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自我边界”,它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慢慢形成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不再愿意把超过一定边界的事告诉别人,因为不愿失去安全感、不愿成为把柄或谈资、不愿受别人的控制或指手划脚。
昨天去美发,刚坐好,美发师小袁就就热情地打招呼:姐今天没上班啊?我说:嗯。
他又问:真好,姐在哪上班啊?停了一分钟,我说:不上班。
其实我不想回答。为了不让场面难堪,我还是答了。停的那一分钟,是提醒他:已经触碰了我的心理边界,到此为止。
事实上,如果我说,我是老板,上不上班自己说了算。那他的话题就又开始你做什么生意啊?公司有多少人啊?员工工资多少啊?......
每遇新人,必重复一次,因为人员时常流动,所以遇到过N次,才如此烂熟于心。
他只不过想向我销售一些店内的新项目。
其实,很久前,这里有一位刘姓美发师特别贴心的,他从不问涉嫌隐私的事,每次只是从专业的角度,告知我的发质和头皮现状、什么项目会很快得以提升,我有空可以试试。他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名私人美发顾问,明白困扰我的问题,更明白对策。这才是我感兴趣的。可惜后来人,都不懂其中奥秘。
大凡人们的消费心理,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非因达到某层次的消费水平。不能获得利益,再有消费能力也不会花一分钱。然而很多服务从业人员却经常误认为弄清客户的消费水平,就能有针对性的推销。事实是,对正常人而言,一旦触碰了心理边界,立刻就会引发反感和警戒,从而沟通将无法进行下去,也就几乎丧失了推销的机会。
人们不欢迎那些触碰到自己自我边界的人,然而总有人混淆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在意别人的感受,“无辜”地要问他人不愿回答的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普通朋友问私企老板:你单位地址?一月多大销售量?利润多少?有多少工人?发多少工资?
他不愿告诉你,不是因为他的企业需要保密,而是,你不是企业顾问,他不喜欢向无关的人汇报的感觉;也不喜欢无关的人知道太多,对自己指手划脚的感觉;还不喜欢无关的人把自己当谈资,也不喜欢自己由此成为社会的焦点,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美容院工作人员问客户:姐你住哪个小区?姐你什么时候来例假?还有更详细的内容。
尽管同为女性,尽管已经接触了很多年,但她依然不愿告诉你。不是因为她不近人情,而是,你不是医生,她不喜欢也没有必要向你汇报,她不喜欢别人对自己了如指掌,也不喜欢自己的空间受到打扰;更不喜欢别人安排自己的时间。
出租车司机问乘客:你从哪里过来?来这里做什么呢?你做什么工作的?
虽然乘客坐在你的车上,但并无法判断你是什么人,他不愿告诉你,因为,你不是值得信任的警察,只是出租车司机。
不论在网上还是生活中,常见初次见面或不太熟的人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对你的各种隐私进行打听,而且是赤裸裸的不容置疑地进行,这些不尊重他人自我边界的结果,必然是人际关系障碍。
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不要对别人的隐私抱有好奇心的,要知道有些事只能点到为止,才能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好友面前,且不可当众揭其所短,扬其隐私,何况普通关系呢?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