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过去了一半儿,在这半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到底应如何做一个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总结自己,必须力求客观,避免成一家之言,要全面、立体地解剖自己。看清优势,寻找问题,借总结之机,欲上层楼。故此,回首半年来的履迹,罗列如下: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的思想有问题。由于在平时工作中,受不纯正目的驱使,干工作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一旦没有得到荣誉或赞誉,就有情绪,消极怠工,使自己受缚于功利之中,难以解脱,万分苦恼。某夜,月明星稀,豁然开朗。人的一生固然希望自己多姿多彩,光芒四射。然而,淡泊名利,只求永恒光辉,遥挂天边的群星却更是绚丽。天边的北极星虽然没有月亮般地娇美,但却鲜明地向人们指点方向,不求任何回报。顿时,我为自己如此丑陋的人性感到羞愧,对那些生性淡泊的朋友和战友,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意。干工作如果以虚荣为动力,即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犹如粪土,不堪入目。幸好,我已开始纠正自己了。
其次,我在工作中形式主义的作风严重,花大量的时间,而做无用的事。不求实际结果怎么样,只向别人证明我干了。这种不求实际的工作做法是很不可取的。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就是说,一切要以遵循客观实际为原则,不能陷入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怪圈。就连恩格斯也说过:“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制订的工作原则,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在工作中存在的方法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必须要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掌握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我也想干好,可因为种种原因,总是不得要领。如果别人告诉我+=,下次要再问我这个问题,我也许可以答出来。可要是问我+等于几的话,我也许就百思不得其解了。有个楚国人,他家的桌子腿坏了,妻子让他去树林里砍根合适的树杈,来做桌子腿。那个人背着斧子在树林里转了大半天,最后灰溜溜地回来了。妻子问他:“你砍的树杈呢?”他丧气地说;“我在树林里转了大半天,没有象桌子腿那样向下长的树杈。”
也许我们会笑那个楚国人,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也常犯和那个楚国人同样愚蠢的错误吗?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对世界万物给予持久的注视,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威廉·莎士比亚说:“天地间未知事物之多,远超出我们的哲思冥想。”亚历山大·贝尔将其新发明物——电话,热情洋溢地向马克·吐温说明,并邀请他参与投资。马克·吐温说:“用一跟电线和几里外的朋友说话,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我或许是个傻瓜,但绝不是大傻瓜。”马克·吐温用他的笔为他赚了数百万美元。然而,他却失去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另一方面,在理论上也要不断地学习。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是运动的,静止只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事物,理论都具有时空性。比如,封建思想在两千五百年前是进步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两千五百年后,封建思想就落伍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起了消极的作用。因此,不断的学习,才能避免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谦虚,防止骄傲自满。元末,谋士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 ,从而使朱元璋一匡天下,建立了近三百年的明王朝。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当如此,应多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才华。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魏征曾说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伟大的哲人尚且如此,我想我们就更应多读些书来丰富自己。读书是一种文化底蕴的培养,他能使人类的尊严感,同情心,怜悯心,互助精神,牺牲精神等人类一切美好的品格复活起来。当我们翻开第一页书时,我想我们的人生才真正从这里开始。
下面,我想谈谈对待批评应采取的态度。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颂的话,但赞颂的话只能使人飘飘欲仙,从而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灵魂。我每天都照镜子,头发乱了,我会用梳子把它梳理整齐,脸上有污点,我会马上用毛巾把它擦拭干净。可当别人象镜子一样告诉我,头发乱了,或是脸上有污点,我就会很不痛快。我即使相信,也不会承认我的缺陷,在这个范围内,发挥自由,才会得到人们的喝彩。否则,就象一头扎进滴水没有的池子里,弄个脑浆迸裂,尽管再自由,也只为人们茶余饭后添则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