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早准备:如何搜集、利用高考信息
孩子进入高三,大家都把自己戏谑为“后勤部长”,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忙得不亦乐乎。回顾2010年,在完成“后勤部长”的工作之余,我还当了一回“志愿参谋”,在孩子紧张复习的同时,了解与高考相关的信息,搜集有用的资料,为孩子填报志愿准备了充足的“粮草”,赢得了2010年高考这场胜利。看着孩子熬夜苦读,你是不是也想帮孩子一把?
甄别:哪些资料需打包
当我意识到是该为孩子志愿填报做些准备的时候,却一下子没了头绪,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与高考相关的信息涌入眼里,可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后来与一些家长沟通了解后,慢慢理清了头绪,开始我的“搜集”大记。
首先是相关高考政策。高考招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所有的招生行为都是在众多的政策下运行的。由于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是以省(区市)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因此我只搜集本省(江西省)的。另外,高考政策每年都有一定的调整变动,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掌握2010年度的高考招生政策上。
与高考相关的政策很多,有教育部的也有地方的。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是放之全国皆“同”的,而不同省(区市)根据本省(区市)的情况各有不同。教育部的高招政策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总参、总政、总后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教育部颁布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因为孩子是普通考生,因此关于特长生、保送生的相关政策我基本上只浏览,不搜集。
地方的高招政策一般有省级的招生工作规定,如果是自主命题的省(区市),还有考试说明。因此我搜集了《江西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江西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简章》和《江西省2010年普通高考自行命题科目考试说明》。同样,艺考、特长生等特殊类考试的政策也没有搜集。
其次就是与大学相关的信息。目前中国公办的、民办的、公有民办的各种高等院校多达二千多所。不要说考生,就是全家齐动员也难以搞清楚这些院校的子、丑、寅、卯,所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有关院校是比较科学的。
我的小孩是2010年的应届毕业生,成绩比较优秀,平时月考和模考成绩都差不多高出一本分数线50分。所以我把“目标院校”圈定在“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这个范围,再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学校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
一是“目标院校”的投档情况:主要是前几年(江西省是4年)的院校投档情况,其中包括招生计划数、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一志愿1:1投档分与省一本控制线之差,以及全省的排名情况。
二是“目标院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性质、历史沿革、师资力量、院系设置、办学地点、专业设置和录取规则、学费标准、生活水平、考研保研比例、教师人数、建筑面积、图书馆藏书量以及是否“211”“985”重点大学,是否有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硕士点、博士点、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中心,以及近三年来新生的录取情况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最后还有志愿填报方法、技巧等方面的资料。目前,不同省(区市)录取模式有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平行志愿与梯度志愿相结合录取模式、梯度志愿录取模式等几种。不同的录取模式的填报技巧、需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因此,由于江西是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我还将与平行志愿填报相关的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等资料一并进行搜集。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分别哪些是必须搜集的资料和哪些资料可有有无,要不然资料太多,也难以分类,不利于孩子在填报志愿时作参考。
途径:寻求最专业最快速的方式
俗话说磨刀不费砍柴工。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我也深有体会,找准了搜集资料的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完全依赖网络媒体,常常是在某些搜索网站上输入关键词进行搜集,发现相关信息就收藏。这样下去,不到一个月,我打印出来的资料就有好几百页,不要说一页一页地阅读,就连看着那么大一堆,也没有了读的心思。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些专业做高考信息的相关网站,特别是教育部信息平台阳光高考,各大门户网站的高考频道的信息更新快、分类清晰,常常能较快地找到相关资料。
接着,我又发现了一些专注高考信息和志愿填报的报纸、杂志,这也成为我搜集信息的另一个途径。与网络相比,虽然时效性不如前者,但在政策解析、志愿指导、大学专业介绍等方面更深入,角度也更多。于是,我也订阅了相关的报纸和杂志,将其中觉得有用的文章的期数、页码记录下来。
另外,各省(区市)的招考报(刊)也是我搜集资料的途径之一。这些报(刊)一般只针对本省(区市)考生,政策、往年院校的录取投档分数等资料通过网络去找的话,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而这个就简单多了。而且,本省(区市)的招考报(刊)也是每年高校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刊登的惟一官方媒体,因此,人手一本是应该的。
总的说来,我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在此也给今年高考考生的家长列举出来,以作参考:
一是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教育在线、腾讯高考网;二是各大高校招生网。这些高校招生网上公布的信息很丰富,主要有学校校史介绍、院系介绍、专业介绍、招生政策、录取规则、学费标准、历年分省(区市)招生计划与录取情况以及各专业招生分数线。
三是专业性的高考资讯指导杂志,比如我订的《高校招生》杂志,上面发布的招生政策及招生资讯权威、准确、丰富、及时,是考生了解招考信息、正确填报志愿的好帮手。
四是高招现场咨询会。2010年6月25日我参加了省高招办在南昌举行的高招现场咨询会。通过与高校零距离、面对面的现场咨询,很多高校的招生政策,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一些资料上、互联网上找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在高招现场咨询会上得到了解答。特别是有关专业的内涵及特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注:高招现场咨询会一般是由各省高招办统一组织的,考后知分的省份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一至两周内进行,个别二本、高职院校的高招咨询会也会安排在七月进行。)五是大学校园开放日。校园开放日不仅是社会各界认识、了解大学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进行高考招生咨询的一个重要渠道。2010年6月10日,我陪着儿子远赴武汉,参加了武汉大学的“校园开放日”,借此机会参观了这所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并且向武汉大学的老师咨询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据说为进一步服务好考生、服务好社会,北京大学等高校在网上设立了“网上校园开放日”,让考生在网上就可以点击图片或链接与相关职能部门或院系进行提问咨询。
利用:让信息资料视觉化
有的家长以为只要将各类信息搜集即可,然而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数目众多的资料,如果不好好加以整理、归类,最终只会成为让人头疼的一堆“无用纸”。我是从1月开始搜集资料,先搜集已经公布的政策、高校相关信息(前几年的录取数据、学科特色、硬件水平等)和志愿填报方法等,大概在5月的时候,《招生计划》《招生章程》等陆续公布,所有的资料差不多搜集完整。在离高考志愿填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搜集的资料一一分类整理。所费心血甚多,不过事实证明: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儿子顺利被梦想的大学录取就是我最好的回报。
提前消化:对一些政策性的东西和一些关键性的知识,必须搞通弄懂,最好的办法是摘抄出来咨询有关专家。比如“平行志愿的填报注意事项,不服从专业调剂为什么会导致高分落榜?”我就是采取通过网上、电话咨询有关专家,把有关问题解决后才开始填报志愿的。
重点圈定有用信息:高考招生政策涉及的是各类考生,有的政策人人都得遵守,比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的政策对我们没用,但对别人可能一点都疏忽不得,比如“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所以我的做法是:把与自己相关的、有用的政策资料挑出来,重新装订成册,并对里面必须执行或应该做到的内容用红笔圈阅,以示注意。
各批次上百及至几百所院校怎么去区分?哪些院校是可以不用了解的?哪些院校是必须掌握的?我的做法是:在填报志愿前(分数出来后就更加好锁定了),先认识自己所处的大概水平,然后圈定有意向填报的院校,不必过多,高于自己水平的学校圈定三至五所,水平相当的圈定三至五所,百分之百能进的院校圈定三至五所,以此来建立院校信息库。然后,结合招生计划、数据统计和《招生章程》等提供的相关信息,确定自己大致可以报考哪一批次的哪几所院校,哪几个专业。
善用表格,一目了然:资料里最重要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是目标院校的各种分数线,建议以表格形式来整合。我省实行的是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前后几所目标院校必须形成一定分数落差的梯度。把这些欲填报的目标院校的前几年的录取分数用表格形式整合后,梯度能达到一目了然,有利于志愿的分析与填报。
由于我读懂了“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知道准确定位形成梯度的重要性,填报志愿时自然就做到了:把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排在前面,同时使几所院校之间从高到低形成一定的分数差距,前面的适当冒点险,“冲一冲”,中间的采取“稳一稳”,后面的做到了“保一保”。我指导儿子遵照这个报考原则,填报了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四所教育部属院校,最后儿子被武汉大学顺利录取,应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