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语文历来是高考的首仗,打好首仗,至关重要。作文又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高考作文不同于平日作文,要受到命题、时间、篇幅以及写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考生若缺乏应试的心理准备和写作策略,就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如何写好高考作文?我们《高考金刊》特邀高三的一线名师从作文的主题、结构、语言和素材方面为考生们指点迷津,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理
◇ 重庆一中 申玉辉
不论写什么样体裁的作文,都要有一个主题。所谓主题,就是创作主体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意念、感受、情感和情趣等,也就是作者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通过对材料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意胜则文胜,主题立意是否正确、新颖、高远、深刻,直接关系到作文成败,因此高考作文要在立意上下工夫。
一、如何突出作文的主题
1. 选材丰富,紧扣话题
写作文,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有时需要适当增加文章所使用的材料。2005年湖南考生以《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为题的文章,就是紧扣住话题“跑的体验”立意准确、材料丰富的范文。文章选择李白和文天祥作为叙写的对象,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他们自身经历来诠释人生中跑的体验——“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越”这一主题。文中写到:李白在奔跑中感悟到“奔跑让我履跌履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文天祥也在奔跑中感悟到“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越——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2. 选准材料,拒绝低俗
在写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突出主题,选材就应该围绕主题展开,切不可选择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我们鼓励考生们能提出新颖的观点,但立意不得庸俗低下。
2005年北京有一篇零分作文《安》就犯立意不高远、庸俗低下的毛病。本文的作者带着好玩,调侃的态度对待考试作文。开篇说:“我热爱××。首先向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请安。(注:此处可由读者自由发挥填入,譬如老婆,女朋友,老大哥等等)。”仿用的句式带有调侃的口吻,让人读后不是滋味。第二段解释我们国家的象征“天安门”时说名字取得好啊,天安了,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否则,门儿都没有。天安之后,就是地安,地安之后,才轮到人安。具体来说,在单位要服从领导,不要让领导不安;学校里,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要让老师不安;丈夫回家,不要让老婆不安;谈恋爱,不要让女朋友不安;到了社会上,无论看到什么怪事都不要吭声,你任何影响稳定的言行都会引起不安,都会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这些话语明显是牢骚满腹,含有抵触情绪,语言偏激,态度消极,思想悲观。好象对社会有深仇大恨似的。虽然以“安”为题来写了,但没抓住实质性的东西,而是采用意识流的手法,乱侃对安的解释,立意不准确,偏离了话题。
总的来说,要想突出作文的主题,关键在于搜集充分的材料,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题材,根据在作文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好使用题材的宽严度。
二、如何结构作文的主题句
1. 主题句的表达
议论文中,主题称作中心论点或者基本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句的形式来说是非常明晰的,并且往往在标题中直接表达出来。如论文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如《反对本本主义》等。
而在文学体裁中,主题常常演变为一个复句,可以称为意蕴。意蕴是全部文学作品内容所体现的中心意向,包括核心主题、副主题以及审美情致等作者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追求。如《红楼梦》的意蕴可以写成:“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境界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在一篇短小的散文中,意蕴也应这样表达。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蕴可以说是“春天美好、新鲜、活泼”。需要多说一点的是,主题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判断。对于经典的以及其它高层次的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蕴,我们的提炼往往只是对于作者主题认识的确认或者猜测和逼近。
2. 主题句的层次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
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作文中心内容的真实本质。
在记叙文中,主题句或者概括了一个人真实客观的性格特色,或者刻画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揭示了所论述事物的客观本质。
主题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和修养的提高,这样的主题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如“他是当代毕昇”。
主题句再高一层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认识。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个有永恒追求的人。”
3. 主题句的位置
主题句是作文的核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指导全文。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仅就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主题句位置作一解说是必要的。
议论文中主题句的位置:标题,一般写出主题句即中心论点这句话;开头,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或写出与主题句相关的论题;中间,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和怎么样,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结论,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写作记叙文时,首先要在构思提纲阶段就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统帅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位置:标题,不少标题就是主题,也有不是主题的,但可能与主题有关;开头,提示或显示主题,一般在开头的后方;中间,在高潮部分,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题;结尾,重复主题。
由以上认识可知,作文不但要围绕着而且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
三、如何深化主题“避俗求新”
1. 克服“套板效应”
考生在临场做话题作文时,主题往往会“不谋而合”,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由于他们年龄、生活范围、所学知识、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大体近似而造成的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的趋同性,这一点限于客观条件很难改变;二是人们所共有的思维方式的“套板效应”(朱光潜语),即人们思考问题时,往往会自然而然、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滑向一个同一的模式和套路。
下面这篇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从苏武牧羊说起,挖掘其深刻内涵并且用极其概括的语言评价了苏武的爱国精神,立意深刻。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才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作者将较丰厚的文史知识和娴熟老到的语言表达相结合,幻化出意蕴无穷和充满美感的文字,充分显示了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崭新的立意,读来令人击掌称赞。
2. 挖掘“更深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