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但我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漫画家。我在学校组织的社团就是关于画漫画的,那时候自己有点投稿经验,所以当时召集新人加入社团,办活动、画海报,都是亲力亲为,而且忙得不亦乐乎。
我的文字功底还好,唯一的问题是,我只能写自己的故事,不太会编。
广播情结是从小就有的,只是大学的时候开始泛滥,头脑一热还去了学校广播站。后来阴差阳错地去了当地的电台做了几期嘉宾,一毛钱报酬都没有,还要自掏车费,不过自己依旧玩得不亦乐乎。
所有这些让自己开心、娱乐、丰富的爱好,都在毕业之后土崩瓦解,差一点儿就灰飞烟灭。
毕业的第一年,我为了对得起自己四年所学,做起了服装设计工作,但是在经历了枯燥的设计、重复的流程和抄袭严重的市场打击之后,决定彻底放弃所学,只是那个时候我把转行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
我以为我有这么多爱好,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长处的工作。
可谁知,这一找就是七年。
七年里,我从原来的设计师变成了后来的杂志编辑、图书策划、广告人、公关公司执行。其间,为了生计,我还兼职做过电视栏目编导、小说连载作者、配音演员、话剧演员、电视剧编剧、插画师。
那时候为了努力赚钱、缴房租、还外债,为了让自己可以过得更好一些,我在不断接各种兼职的过程里拓宽了自己的爱好,我就好像一个小陀螺,不停地旋转,不停地奔跑,不敢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我不断对自己说:技多不压身,只要有机会你为什么不去试试?
我的自信坍塌于毕业四年后的一次大学同学聚会。聚会的理由是我最好的朋友结婚,她好心地把同一届的朋友放到了一桌。那天晚上,我如坐针毡,昔日同学见面不可避免地会问起,现在混得怎么样?收入多少?买房了吗?……
那一堆人里有毕业之后转行做了室内设计薪水过万的;有结婚后在北京买房的;有职业发展不错步步升迁的;有明确打算自己开公司的。和他们比起来,我似乎还是大学时代那个看什么都感兴趣,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毛头小子,拿着每个月三千出头的工资,做傻小子闯世界的美梦。
那晚,我又羞愧又自卑。第一次意识到,这几年我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为什么忙;我没有职业规划,只有一份饿不死的工作和大量的兼职机会……我一直以为自己活得不像他们那样落入俗套,却最后才发现其实最可笑的是自己。
我第一次受困于自己的爱好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接下来的两年,我逐渐缩小了兼职的范围,放弃了电视领域、剧社和写小说,逐渐集中在了人物专访上,在娱乐圈试水了一把就跨入了广告公司,之后辗转来到了现在的企业。
31岁,还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不知道未来自己适合走哪条路。之后我开始思索,自己想突出的是什么?
一个人可以爱好广泛,但是肯定不可能百花齐放,我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老天让我接触那么多的领域和行业,其实就是希望安抚我这颗易动的心,让自己告诉自己,其实那些不适合你。
可能我之前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我已经没有机会可以做一个专才,那么就努力在自己看似全面的这些爱好里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长项,并且集中力量打造它!
我第一个下手的是文字。我觉得它是我目前可以把握以及可以提高的东西。我把过去书架上的小说、散文统统丢掉,开始买人物传记、关注心灵成长的杂志、图书等,我打破了原有的阅读范畴,每个月读15本杂志、4本书,看到不错的题目、稿件、策划就标注出来。我之前从来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但是开始学着去写总结,学着归纳一本书里自己觉得最大的看点,一本好的杂志选题策划里自己觉得最成功的地方。
我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采访水平,每次做人物专访需要看10个小时的视频采访资料,7万字左右的文字资料,全面了解和解析这个人物之后,再逐渐列出主线与关键词,绕开之前提及最多的问题,有重心和侧重点地圈出本次采访的几个重点。
很多事情其实都不难,最怕的是你不用心。
我记得我进公司才满一年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主持年会。害怕面对舞台、面对人群的我,内心非常忐忑。为了克服自己登台前的紧张,我托朋友找了份婚庆司仪的兼职,通过十几次的婚礼主持,来克服自己上台的紧张感。第二年的年会主持,那份害怕与畏惧已经减少了一半。
很多认识我多年的老朋友都会很诧异于我这几年的改变。我有时候也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变得太多了?我放弃了画画,放弃了很多爱好,我开始变得理性、有逻辑、懂克制,这些和早年那个天真烂漫、随心所欲的自己真的大相径庭,但是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改变吗?
世间没有舍,哪有得?你不放弃一些,又怎能得到一些?
我用了七年的时间去寻找和放逐,用了四年的时间来提取、修正和改变,或许到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无论经历过什么都是经历,你也会有属于你的经历。我是一个喜欢总结的人,并且通过总结来反思自己,或许你也有自己的总结和反思方式,总之,用自己的方式提醒自己:向前,向上,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