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破月来花弄影,诗情画意,让人难以释怀。
当暮色降临,天上浮云掩面,忽然云开月明,溶溶月色中,花儿被风吹动,竟在月光下婆娑弄影。
情景交融,往事如梦。
中秋之夜,月亮更大更圆,月色更撩人。
又逢中秋佳节,一轮饱满清亮的圆月高悬,晶莹的月光笼罩着整个世界。
月是圆的,天是半圆的,和谐得很。
今日的中秋之夜,全家和和睦睦,团团圆圆。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家家如此。
如苏东坡所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
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一轮洗尽铅华的中秋月以它惯有的沉静月月年年地向人世间波洒着充满诗意的理性光辉。
中秋月,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洇浸着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
中秋赏月成了人们,特别是文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成了人对月的一次心灵解读。
也成为中国人对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节日。
记得小时候,“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的诗也是我们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又是当时看到皓月当空时,天真烂漫和丰富想像的特有情怀。
一次中秋节远行在外,深感月是故乡明,感叹当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人在征途中,有道路的顺畅与坎坷,有心情的喜悦与忧愁。
同样在夜深人静之时,遥望长空,在月色中有着张孝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悠然;
也有着张若虚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靓丽;
同时也洋溢和享受着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宁静与洒脱;
更有诗圣杜甫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的诗情画意与怡然自得。
中秋明月有着特别的圆润与亮丽,中秋月色有着别样潇洒的嫦娥和飘香的丹桂。
有着无限的诱人与无尽的思念。
在中国人心目中月亮具有的天庭的神秘和怅寥感觉,在中国文化的诗意中,故乡的月圆选择了这个天高气清的季节,让情感的寄托和比喻便更多了一层中国人特有的情结,这种情结是和我们民族大团圆情结一致的,而圆月时节的月亮,便是这样用永远充满新意的情结,多了些写实的寓意。
中秋读月,读不尽的思念,读不尽的哀怨啊!
这思念,这哀怨,可是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而生,还是从“露从今中秋读月,读不尽的思念,读不尽的哀怨啊!
这思念,这哀怨,可是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而生,还是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亲情而来?
问月,月不语。
但不管怎样,这思念、这哀怨定然有一个个幸福,甜美的原因,不然,这年年中秋怎么让人如此地盼它,想它;
这冷冷圆月怎么让人如此地念它,赞它?
其实,人世间的一切思念哀怨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羡慕,幸福的事呢?
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今天,当我解读中秋明月,叩问愁为何物,思为何物的时候,难道不能说心有思念?
心有思念,心便不会老;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
让亲情岁岁年年陶洗情感的新鲜,
让游子在秋高气爽之夜与一轮圆月传递思念的情感,
让炎黄子孙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里在此夜传递团圆的信念,
使得思念之情永远清晰,使得情感之真和情感之挚永远激荡在血缘的亲情之中、气脉构和的友情中和龙的传人的血液中。
亲情不老、友谊长青、中华民族,就这样和谐的存在,跨越千年的时空。
中秋读月,月色通幽,风声渐老。
在这样的夜晚,你与谁共?
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古今答案吧。
望着那轮圆月,我们可以懂得更多,没有人能够阻断你的未来,只要目视远方,希望就在远方。
[个人简介 ] 马庸,(网名:行吟者、瑙玛) 自号:华城居士,土家族,湖北长阳人。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 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200篇(次),有189篇文章被收入国家和省级出版的16部学术专著和专集,其间57次获国家、省、市级经济和金融研究机构及建设银行、省级分行科研成果奖。出版120万字《蓝色记忆》专著一部。原创散文及诗歌数百篇(次) 刊载于各地报刊和微信公众平台。 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金融先进文化优秀建设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