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行》——天平山楓情
文/淡水泉
蘇州的秋是美的。天平山的秋就更迷人了,丹楓紅遍時,秋色迷人眼,趕在紅葉掉落前,快來看看吧。蘇州的朋友如是說。于是乎便有了這番天平山之行。
天平山以清泉、奇石、紅楓爲三絕,最出名的是古楓。明朝萬曆年間,範仲淹第十七世孫範允臨,從福建棄官歸蘇時帶回的三百八十棵楓香樹就親植于此,已曆經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近年來,天平山風景管理處又栽種了2000多棵“接班楓”,與古楓林連成一片,交相輝映,蔚爲壯觀。這些楓香樹,由于樹齡和地勢的不同,所受的寒氣也不同,故其葉面色彩變化有先後深溨帧R粯渲g嫩黃、橙紅、赭紅、血牙紅、深紅等多種色彩盡情釋放,似鮮花争豔,五彩絢麗。
暮秋賞楓自古便是一大樂事。唐詩人杜牧曾有詩雲:“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毛澤東也有“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名句。
敢問秋色何處濃?回身已在古畫中。緩步行走在天平山秋陽斑駁的古道,凝望那酡紅如醉的楓葉,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将滿目的楓林染成一片凝绯的輕紗,一抹飄滿枝頭的彩霞。整個山巒,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畫。微風過處,那紛飛的落葉宛如漫天飛舞的彩蝶,輕盈地飄逸滑落,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如同踐行一個美麗的約定,一個曾經的期許。這是紅葉的浪漫和溫馨,是充滿希望的生命輪回。我聆聽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漸漸地陶醉在這濃郁的秋韻裏。
來天平山,不僅僅是欣賞楓葉勝景,更多的還是一種情懷。聽說天平山又叫範墳山,是宋朝仁宗皇帝賜給範家的“賜山”。清乾隆六下江南,就曾四次駕臨天平山祭祀先賢範仲淹。
範仲淹這個名字,對于每一個稍有文化的人都不陌生。我們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學習他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記住了他的人生豪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以到天平山我第一個要尋訪的便是範公祠。
不遠處,在丹楓、銀杏環繞的範公祠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石牌坊氣宇軒昂地矗立在萬葉秋風裏。仿佛一腔正氣直沖雲天,令人胸襟頓感開闊。
史載,範仲淹任蘇州知府期間,曾在南園買了一塊地,準備蔔築安家。一位風水先生說,這可是塊風水寶地,誰得了它,必定世代出公卿。範仲淹聽說後說,“如果我在這裏安了家,隻我一家富貴,還不如在此建個學舍,讓吳中子弟都來受教育,大家都富貴。”于是,他在這塊地上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府學。建學之初,隻有二十多人讀書,有人認爲是不是太大了,範仲淹卻說:吾恐異日以爲小也。還請胡瑗等許多當時着名學者來蘇講學,由此吳中學風一振千年。
範仲淹做過許多地方的官,而他做蘇州的官時,算是貶官移治。在蘇州生活過的人,大概都被蘇州大大小小的雨驚到過,蘇州連綿充沛的雨水,确實太過符合它小橋流水的柔婉模樣。而對于當時的蘇州來說,連綿的雨水卻是災難,“湖溢而江壅,橫沒諸邑”,波及十萬戶,範仲淹的水利治理才華完全征服了這連綿的災難。“修圍、浚河、置閘,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治水方針和後續措施,讓蘇州繼續着它的小橋流水,煙雨江南,這樣的景象不再是災難,而是真正的畫卷了。在蘇州,浦閘被稱作“範公閘”,圩堤被稱作“範公圩”,這是後人對範公的感激和懷念。
這是一個有着很多故事的千古名人,也是千百年來爲無數後來者所景仰的人生楷模。在他病殁之後,宋仁宗親手書寫“褒賢之碑”進行嘉獎,并賜谥號“文正”。這個谥號是宋代及以後讀書人所獲取的最高榮譽。
對于範仲淹的評價,從古至今,锌谝辉~,都是美譽。這是不可想象的,也證明了範仲淹獨特的人格魅力,即使穿越了千年的風雨,至今依舊不衰。比如,朱熹就稱他爲“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傲視群雄,曾寫下“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句的毛澤東主席,年輕時最敬佩的兩個人,一個是曾國藩,另一個就是範仲淹。他說道:中國曆史上不乏建功立業的人,也不乏思想品行影響後世的人。前者如諸葛亮和範仲淹,後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辦事兼傳教之人,曆史上隻有兩位,即宋代的範仲淹和清代的曾國藩。”
走出範公祠,便到了黃牆黛瓦的白雲古刹,漫步在這黃葉紛飛、屋瓦鎏金、遍地金黃的院落,仿佛置身于唯美又浪漫的童話世界。不由得讓我想起範仲淹的詞來:“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想不到這位憂國憂民、豪氣幹雲的“小範老子”也有他柔腸百轉的溫柔一面。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他的《漁家傲·秋思》,在“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蒼涼中,想象着“羌管悠悠霜滿地”的邊塞奇景。“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心情,躍然紙上,扣人心弦。我想,“将軍白發征夫淚”之淚,或許比“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之淚,要沉重一些吧。
“一重山,二重山,山遠天高煙火寒,相思楓葉丹”,大自然正用如椽畫筆,濃墨重彩地勾勒出五彩斑斓的醉人秋色。而天平山的紅葉,也以燃燒的生命,傲立于霜風寒霧之中,演繹着鐵骨豪邁與婉約柔情,尋覓着生命的紅火與忘我的超然,追求着蒼生的幸福與國家的安甯。美到極緻,不可方物。
再見了,天平山的楓,即使看不到你的容顔,你也會時常在我眼前閃現。最是那絕美的一瞬,你,常駐在我心間……
《姑苏行》——天平山枫情
文/淡水泉
苏州的秋是美的。天平山的秋就更迷人了,丹枫红遍时,秋色迷人眼,赶在红叶掉落前,快来看看吧。苏州的朋友如是说。于是乎便有了这番天平山之行。
天平山以清泉、奇石、红枫为三绝,最出名的是古枫。明朝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弃官归苏时带回的三百八十棵枫香树就亲植于此,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近年来,天平山风景管理处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连成一片,交相辉映,蔚为壮观。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和地势的不同,所受的寒气也不同,故其叶面色彩变化有先后深浅之分。一树之间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多种色彩尽情释放,似鲜花争艳,五彩绚丽。
暮秋赏枫自古便是一大乐事。唐诗人杜牧曾有诗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毛泽东也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名句。
敢问秋色何处浓?回身已在古画中。缓步行走在天平山秋阳斑驳的古道,凝望那酡红如醉的枫叶,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将满目的枫林染成一片凝绯的轻纱,一抹飘满枝头的彩霞。整个山峦,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微风过处,那纷飞的落叶宛如漫天飞舞的彩蝶,轻盈地飘逸滑落,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如同践行一个美丽的约定,一个曾经的期许。这是红叶的浪漫和温馨,是充满希望的生命轮回。我聆听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渐渐地陶醉在这浓郁的秋韵里。
来天平山,不仅仅是欣赏枫叶胜景,更多的还是一种情怀。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仁宗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清乾隆六下江南,就曾四次驾临天平山祭祀先贤范仲淹。
范仲淹这个名字,对于每一个稍有文化的人都不陌生。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学习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记住了他的人生豪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到天平山我第一个要寻访的便是范公祠。
不远处,在丹枫、银杏环绕的范公祠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石牌坊气宇轩昂地矗立在万叶秋风里。仿佛一腔正气直冲云天,令人胸襟顿感开阔。
史载,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期间,曾在南园买了一块地,准备卜筑安家。一位风水先生说,这可是块风水宝地,谁得了它,必定世代出公卿。范仲淹听说后说,“如果我在这里安了家,只我一家富贵,还不如在此建个学舍,让吴中子弟都来受教育,大家都富贵。”于是,他在这块地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府学。建学之初,只有二十多人读书,有人认为是不是太大了,范仲淹却说:吾恐异日以为小也。还请胡瑗等许多当时着名学者来苏讲学,由此吴中学风一振千年。
范仲淹做过许多地方的官,而他做苏州的官时,算是贬官移治。在苏州生活过的人,大概都被苏州大大小小的雨惊到过,苏州连绵充沛的雨水,确实太过符合它小桥流水的柔婉模样。而对于当时的苏州来说,连绵的雨水却是灾难,“湖溢而江壅,横没诸邑”,波及十万户,范仲淹的水利治理才华完全征服了这连绵的灾难。“修围、浚河、置闸,三者如鼎足,缺一不可”的治水方针和后续措施,让苏州继续着它的小桥流水,烟雨江南,这样的景象不再是灾难,而是真正的画卷了。在苏州,浦闸被称作“范公闸”,圩堤被称作“范公圩”,这是后人对范公的感激和怀念。
这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千古名人,也是千百年来为无数后来者所景仰的人生楷模。在他病殁之后,宋仁宗亲手书写“褒贤之碑”进行嘉奖,并赐谥号“文正”。这个谥号是宋代及以后读书人所获取的最高荣誉。
对于范仲淹的评价,从古至今,众口一词,都是美誉。这是不可想象的,也证明了范仲淹独特的人格魅力,即使穿越了千年的风雨,至今依旧不衰。比如,朱熹就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傲视群雄,曾写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句的毛泽东主席,年轻时最敬佩的两个人,一个是曾国藩,另一个就是范仲淹。他说道: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和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
走出范公祠,便到了黄墙黛瓦的白云古刹,漫步在这黄叶纷飞、屋瓦鎏金、遍地金黄的院落,仿佛置身于唯美又浪漫的童话世界。不由得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忧国忧民、豪气干云的“小范老子”也有他柔肠百转的温柔一面。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他的《渔家傲·秋思》,在“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苍凉中,想象着“羌管悠悠霜满地”的边塞奇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我想,“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或许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吧。
“一重山,二重山,山远天高烟火寒,相思枫叶丹”,大自然正用如椽画笔,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五彩斑斓的醉人秋色。而天平山的红叶,也以燃烧的生命,傲立于霜风寒雾之中,演绎着铁骨豪迈与婉约柔情,寻觅着生命的红火与忘我的超然,追求着苍生的幸福与国家的安宁。美到极致,不可方物。
再见了,天平山的枫,即使看不到你的容颜,你也会时常在我眼前闪现。最是那绝美的一瞬,你,常驻在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