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说:“累的时候会很想家,但是长大了总不能再跑到爹妈的怀里面去撒娇吧?只是有时候和父母通完电话后,会觉得自己不孝顺,为了追求所谓的梦想,抛下了养我多年的父母。上周打电话回家,才知道我爸几个月前走路不小心摔倒,小腿骨折,做了一个手术,但是老两口一直对我三缄其口,直到我爸都快康复了才跟我提起。比起我们这些独居青年,我更关心我独居的爸妈!”
对于“空巢青年”们来说,乡愁是一张难抢的火车票,我一个人奋斗在大城市这头,爸妈孤单的守候在小镇的另一头。
04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主持的2015年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7岁-35岁的青年群体中,无论男女,没结婚也没有性生活的人,在2015年已达到10%左右,预计到2020年很可能达到20%左右;而在2000年,到这个年纪还没有过性生活的人,在男性中只有2.4%,在女性中则仅仅是0.7%。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负理想来到大城市打拼,在住房没有着落、工作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意过早去投入一份需要苦心经营的感情。
在好友邹雨看来,大城市就要和一群人在一起狂欢,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孤独留给自己。
1993年出生的邹雨,举手投足之间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
可邹雨经常跟我说,成熟是留给别人的,自己心里还是一个渴望被人照顾的小女孩。
邹雨跟我说了一件让她难以忘怀的事情:
某天下午她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了房东打来的电话,房东告诉她住的房子已经高价租给了别人,让她立马回来搬家走人。
邹雨努力克制自己的愤怒,她告诉房东:“我们有租房协议,你不可以毁约。”
房东表示可以按照协议来补偿邹雨,但是要她必须赶快回来搬家。
邹雨很生气,挂断了电话。
晚上九点,邹雨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房东正带着两个人在门口等着她。
就这样,邹雨被迫在夜晚12点之前整理了两大箱行李,搬离了自己的住处。
邹雨说:“当我一个人拖拉着两大箱行李走在夜晚的街头时,我本来想打给我的同事们,可是通信录翻了一圈,却不知道打给谁。更主要的是,我不想让她们看到自己的狼狈样。那一刻我好想打给我妈妈,但是我忍住了,我一边哭一边打车,最后去了一家青旅住了一周时间。”
邹雨现在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升职加薪的钱够她租一个带大飘窗的朝南房间,但想要定居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邹雨说她自己现在不考虑找男朋友这件事,因为她最近刚养了一条哈士奇。
“哈士奇闹腾,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要跟它玩一会,就不会感到孤单,男朋友有我的小哈靠得住吗?”
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
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空巢青年”也渴望爱情,希望在异乡收获友谊,但是他们又恐惧与陌生人社交,更愿意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出租屋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手机的“容器人”。
05
关于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现象,知乎上有一个回答有趣又让人唏嘘:
“我孤独的像一条狗,可我连一条狗都买不起。”
成为“空巢青年”,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自己的主动选择。
当我们看到朋友圈里老家的同学一个个老婆孩子热炕头而你却孤单一人的时候;当我们每次回老家别人问你是做什么工作而你却解释不清楚的时候;当我们从之前的娇生惯养到现在开始独自面对社会的时候;当我们从被人保护的女同学变成一手修马桶一手扑蟑螂的女汉子的时候……
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何选择来到这里的初衷吗?
梦想不一定是要你买车买房留在这座城市,而是当你年轻,当你充满活力的时候,你去了你向往的地方,努力争取你渴望的生活,遇到很多跟你一样的人,而你并没有因此虚度你的年华。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你本可以。
多年以后,当你躺在摇椅上面对着你的子孙,准会想起那年你独自一人穿梭在某座城市街头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当时,你刚刚从一个小镇的留守儿童,变成一个大城市的空巢青年,在城市灯火辉煌的夜晚,独自一人面对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