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经常可以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
“酒鬼”伯仁
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于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
周顗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安东将军周浚曾参与灭吴的统一战争,立下战功,被封为武城侯。
周顗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为当时的名士们所推崇。
魏晋时期选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中央、地方可以自行聘任官员。但无论是地方郡县怎么征召周顗出来做官,他都一一拒绝。
周浚死后,作为长子的周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秘书郎等职。之后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出任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避难江东。
而琅琊王司马睿镇守江东,将好友周顗调到自己身边。不久后周顗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宁远将军,虽说周家是将门,但周顗丝毫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干,刚到荆州就被人打的狼狈逃窜,辛亏王敦、陶侃(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出手相救,才幸免于难。
回到建康的周顗被司马睿留在了身边,担任军谘祭酒等职。
317年,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周顗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虽然声望极高,但却因为好酒的毛病时常受到处罚。担任尚书仆射后天天沉醉,却常说饮酒没有对手。
一次有好友从江北来,周顗非常高兴,于是拿出两石酒二人对饮,双双大醉。周顗酒醒后,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这还不算有时候喝高了,还敢公然顶撞皇帝。
伯仁就是这样的一个“酒鬼”,但是他为人却非常“宽裕友爱”。他的弟弟周嵩一次醉酒,竟拿蜡烛掷打他并说:“你的才气比不上我,为什么竟然出人意外地获得了崇高的声望?”
不料周顗丝毫不生气,反而开玩笑道,“阿奴你用火攻,这本来是用了一个下策呀。”
2
名臣王导
上面介绍了这么多关于伯仁的生平,下面该说说“我”了,“我”就是东晋的名臣王导。
王导、王敦兄弟一文一武,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氏兄弟与周顗自幼相识,关系非同一般。一次王导枕着周顗的膝盖,指着周顗的肚子说道“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
周顗答道:“这里面空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容纳数百个。”
东晋王朝建立后,王导、王敦兄弟掌握了大权,特别是王敦飞扬跋扈,引起了司马睿的不满,双方剑拔弩张,王敦在外地起兵进犯京师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