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接种医生事迹材料

作者:小编 2018-11-16 点击量:

    坚守四十年  不忘初心“种”在基层
       今年60岁的**,是**市荣县**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接种医生,他将人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献给了这一工作。为了追踪流动儿童,他一人走上几十里山路,为了不让娃娃遭受病毒侵袭,哪怕遇到家长的不理解甚至责难,他也自己承受委屈。
    **有着一张老实巴交的脸,一点也不美,但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接种一线,兢兢业业,他却用“不遗漏一个农村儿童”的接种信念诠释了另一种“美”。
    踏遍村组  让辖区内儿童没有免疫空白
    上世纪70年代,**通过招考,进入了荣县**乡卫生院,那时,卫生院还没有人专门从事接种防疫这项工作。
    刚开始,对于**来说,在基层当一名预防接种医生,只是“饭碗”问题,“那个时候,刚结婚,后来有了小孩,自己努力工作,能够养活全家。”**说。
    话语中透露着简单,但**实际的工作却复杂很多。
    乡下小镇,对于接种疫苗接受程度不高,再加上流动人口多,接种对象也模糊不清。为了摸清辖区儿童的情况,**踏遍了**乡的每一座山头,跨过了所有7个村组的田边土埂,最远的时候,一个人背着接种箱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就是为了了解娃娃有没有错过一针疫苗。
    对辖区儿童的情况掌握清楚了,越发让**感受到肩上的责任,“走到偏远的村组,看到因没有接种疫苗,很多娃娃体质较弱,我就会耐心给家长解释,让他们了解接种疫苗的好处。”
    很多时候,在农村家庭白天找不到人,**只能一直守到晚上,找到流动儿童的家长后,了解接种情况,对接种有顾虑的家长,**也会讲到让他们点头为止,才一个人又沿着山路,摸黑离开。
    “如果连我吃着这碗‘饭’的人,都不去管这些娃娃的预防接种情况,他们的生命和健康谁来负责?”此时,**有一个信念:要让自己辖区内的儿童没有免疫空白。
    善于动脑  全市首创接种预约单
    有了这一目标,**开始想尽办法去填补这一空白。
    光靠嘴巴说还不行!
    虽然**乡人口不多,还不到1万人,但因为不逢场,村民也难以聚集,通知接种对象也比较困难。**想到一个办法,将哪一家娃娃什么时候该接种什么疫苗写在一张纸上,他会到公路边或者茶馆等人较多的地方,找到接种儿童的家长或者邻居,让他们将这张纸带回去。
    从现在来看,**写的这张纸,其实就是现在的预防接种通知单,而在当时还没有这种先进预防方式的时候,**在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算是在全市首创预约单。
    不仅如此,**还把接种情况进行建档,每月逐一清理一遍,每一个娃娃何时接种什么疫苗,他都会很快查清楚,并提前预约通知。同时,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标记,“这个娃娃的脊髓灰质疫苗为什么打上的是星号?”“他上个月就随父母到广州打工去了,本来该接种脊灰疫苗,我已经打过几次电话,通知他父母一定到当地接种。”
    每一个小孩的情况,其实不用翻档案,**早已记在心里。
         坚守阵地  干好自己的老本行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基层卫生工作者特别是防疫战线进入艰难时期,近乎瘫痪。随着一起工作的人远走高飞,当时,在接种一线,就只剩下**和另外一名同事。
    “如果我离开了,接种防疫岗位就更没有人了。”
    那个时候,除了每天几十次的接种外,**还要担负其他防疫工作,视力不好,他就随着带着放大镜,一项一项复核,但他没有叫一声苦,更没想过放弃。“这算是我的老本行了,干了这么多年,也算老手,你说换了年轻人来,哪里能够待得住。”
    因为人少,周末也没有假期,只有一个月碰上轮休那几天,**才有时间回到几十公里外的家,和家人团聚。
    说实话,谁心里没有想过往更高更好的地方发展?也动过几次念头的**说,这个时候,面对每天前来排队接种的人群,他又安下心来,一针一针地扎下去,换来的可能是孩童的啼哭,但却是对于他们健康的保障。
  •  
      他唯一一次找到领导,就是在2004年**乡卫生院与**区卫生院、**中心镇医院合并的时候,“怕以后不让我干接种医生这个工作。”
      **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正是因为他在**乡出色的接种防疫工作经历,让他继续在**中心卫生院继续成为一名接种医生。
      “当时新校区还对辖区的12个防疫医生进行了一轮集中培训,**也在其中,”有同事回忆,当时的12人中,有11人都先后“跳槽”,最终只剩他一人仍然坚守在防疫接种岗位。
                医者传承  成为最好的榜样
      不同于其他医生只面对本专业的病人,接种医生工作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对象,特别是接种儿童的家长,而**为此所受的委屈并不少。
      在**中心卫生院,接种医生还承担着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一次,因为新生儿的父亲与家人发生矛盾,故意不让刚出生的女儿接种乙肝疫苗,**在一旁苦口劝说,没想到这位父亲却把气洒到**身上,在言语中更是讲出难听的话,并让**一直站着为孩子登记、接种,直到这位父亲消了气,“这个有什么好计较的,如果我也发脾气,那受苦的还不是刚出生的孩子。”
      **的工作也得到家人的支持,爱人常年在家照料两个儿子,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他,“他工作很踏实,在街上碰到都会喊他一声‘江医生’,看得出来大家都很尊敬他。”爱人邱大姐说。
      **年,邱大姐突发脑溢血,走路不稳,话也说不清楚,只能长期趟在床上,一边兼顾工作一边照料妻子,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没多久,妻子便逐渐恢复正常,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在儿子眼中,对家庭兼顾较少的父亲并没有不尽职,小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荣县雷音乡卫生院当上了一名医生,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已然是最好的榜样。
      与时俱进  在接种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12月16日这天,虽然是**休息的日子,但他仍然来到卫生院处理相关工作,“没想到心里一直不舒服,钻心地痛。”随后,几近晕倒的**被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并诊断为冠心病。
      其实早在**年,**就患上了高血压,心脏功能也不好,但他却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甚至在面对新的预防接种工作时,当时已经50多岁的**却将电脑和年轻人一样玩得熟。
      电子化、信息化对于基层卫生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也与时俱进,积极接纳新事物,他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和信息化技术,很快就掌握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通知预约接种儿童。
      他还在信息系统预约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工作方法,每天查看预约儿童是否接种记录、已接种日期和未接种原因,对未接种的儿童区别不同情况进行登记。
      正是因为**对接种工作的由衷热爱,**镇的预防接种工作一直名列全县前茅,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发病率也一直维持在全县最低水平。虽然年至6旬,但带着一颗初心的的**,还选择继续在最基层的接种工作中发光发热。
      1.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9篇
      2. 93岁院士崔崑又拿180万助学 为这位值得敬佩的院士点赞!
      3. 56亿港币全部身家捐献 周润发:钱不是我的!
      4. 农民工的逆袭太励志,省委书记省长点赞!
      5. 善作为、勇担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参考范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2.大部分为网友上传如果有侵权的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投稿/投诉:runsly@qq.co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9篇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9篇

  • 93岁院士崔崑又拿180万助学 为这位值得

    93岁院士崔崑又拿180万助学 为这位值得

  • 56亿港币全部身家捐献 周润发:钱不是

    56亿港币全部身家捐献 周润发:钱不是

  • 农民工的逆袭太励志,省委书记省长点赞

    农民工的逆袭太励志,省委书记省长点赞

  • 善作为、勇担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参考范

    善作为、勇担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参考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