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广播剧《山楂红了》终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播出,至此,这场让我纠结不已,丢心不下,憋了十八年的一桩心事总算结出了果实,也算给社会众多爱心人士交了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多年心结: 春娥让人欲罢不能
《山楂红了》起初名叫《春娥》,取材于一九九八年采访的真实故事。当时,我还在《渭南广播电视报》当副总。是冬日的一天下午两点左右,时任渭南有线台记者高红星带来临渭区龙背派出所长曹树让,想走后门在当时家喻户晓的家庭生活服务报一一《渭南广播电视报》刊登300多字的表扬稿。内容是派出所为一个叫春娥的乡下孩子找回了离家出走的弟弟。为感谢所长,春娥送了块牌匾。记者的职业习惯多问了几句,这一问让我感到,围绕春娥送牌匾所发生的故事应该是一一老鼠拉锨把,大头在后面。
从曹所长口中得知,春娥12岁,姐弟四人,最小的妹妹才6岁。父亲三年前与邻居打架致人伤残判刑劳改,母亲精神受刺激离家出走。春娥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三天前,大弟有龙惹大姐生气,春娥打了有龙,有龙负气出走。村长报了警,两天后派出所在城里找回了弟弟。第二天,春娥冒着寒风,步行十多里,给派出所送匾表示感谢。
对春娥深深的同情与职业的敏感让我立即做出决定: 去采访春娥,去挖掘春娥的故事,用手中的笔尽力帮助春娥,帮助四姐弟走出困境。
下午三时左右,我带着广电报记者在曹所长陪同下匆匆过了渭河,来到春娥姐弟上学的陈滩小学。从校长和教导主任处了解到:春娥姓陈,非常懂事,正上初一,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大弟有龙四年级,二弟春龙三年级,最小的春慧刚上一年级。自从家庭发生变故,孩子们一年四季见不了一星肉,平日吃菜多是邻里相帮或是春娥从地里捡拾的菜叶。为了照顾弟妹,春娥学会了做饭洗衣。刚开始学蒸馒头时,还把锅烧干把蒸笼烧糊过。这几年,学校虽可能减免四姐弟学费,但陈滩村和陈滩小学条件有限,春娥姐弟日子还是令人揪心不已----
放学一小时后,校长陪我们来到春娥家。眼前的家让人心酸而震惊: 一个多高的院墙摇摇欲塌,几间厦屋上有毛毡盖着,两块破门板把院子与街道隔开。春娥在黑漆漆的灶房做饭,土炕上仅有的两床被子单薄而破烂。寒风中,手指红肿的三个弟妹趴在院内的石板上写作业,屁股下是缺肢膊短腿的破板凳。吃晚饭了,春娥端出三碗上面漂着萝卜叶子的面糊糊和几个馒头。问春娥为何不吃,春娥讷呐地说,我不饿----听得此话,在场记者再也忍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采访春娥后知道:三天前,弟弟有龙偷了邻家一只鸡,用卖的钱给大姐买条了红围巾,春娥生气打了有龙,有龙负气离家出走。找不到弟弟的春娥只好求助村长,村长报了警,两天后,有龙被曹所长送了回来。春娥为了答谢,用捡破烂卖的零钱买了牌匾送给了所长。
记者责任:著文倡导人间大爱
采访回来的当天晚上,我和记者史星文饱含泪水赶写出了3000多字的通讯《四个孩子一个家》,次日在广电报第八版”社会聚焦“栏目加编者按推出,有线电视台”有线传真"栏目也做了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冬日的渭南立即掀起一场救助春娥姐弟的暖流。全国扶贫状元、教育局,妇幼院、爱心特教学校、服装厂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了援手。三天后,我带着"暖冬行动“一行十数人再次来到春娥家里。这次,志愿者送来了5000多元爱心善款,送来了米面油,送来了棉衣棉被,送来了桌椅板凳,送来了学习用品,送来了免除四姐弟学费的政策----
五天后,"社会聚焦“栏目再次刊发3000字通讯《没妈的孩子有人爱》。社会各界更加地的爱心行动一浪高过一浪-----
第三次见到春娥,春娥说出了埋在心底秘密与心愿: 父亲服刑后,四姐弟一直没去看过爸爸。因为我有警校毕业从事劳改警察的经历,而春娥父亲服刑的监狱我也很熟悉。记者的责任感促使我策划了一次特殊的接见。在多家媒体和多位爱心志愿者见证下,春姐四姐弟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亲。父女见面,哭声恸天。这次特殊的接见对入狱后破罐破摔的春娥父亲触动很大。当他知道社会没有因他犯罪而歧视孩子,反而在危难时纷纷捐款捐物帮助春娥姐弟的事情后,这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当场发誓从此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接下来,第三篇系列报道《爱心无价》,记者用笔用心用情传递出满满的社会正能量与人间大爱。
独特魅力:声音艺术让《春娥》定格
后来的十多年间,我虽换了几个岗位,但始终有种要把春娥故事以某种文艺方式呈现出来的冲动与想法。2012年,我开始接触广播剧这一独特的声音艺术,并且很快熟悉了创作规律。《永远的老腔》,《迟开的野山菊》双双被列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双双获得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银奖等多项荣誉。广播剧也让曾经一度迷茫颓废的我再次焕发出对文学创作的激情,并且日渐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