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文:我读《尚武破案》

作者:runsly 2018-10-02 点击量:

  纪实文学《尚武破案》日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安戈是我的朋友,就有便捷条件先睹为快。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它全方位地解读了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尚武同志和他的团队娴熟地运用 “犯罪心理痕迹”进行侦查破案。

  在未掀开书本之时,我的阅读期待是这样的:尚武同志戎马倥偬,战功赫赫,破案N起……,接下来就开始细说猴年马月某地,在他英明的领导下或亲自指挥下,在短短数小时内就抓获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等。如此写作,太具模式化,乏善足陈,无新意,无看点。再说,由尚武同志挂率主侦的大案、要案,网络媒体上铺天盖地,何必再让安戈兄费神操刀呢?文笔不俗的安戈兄既然有勇气把《尚武破案》奉献给广大读者,必然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于是,我带着挑剔的眼光打开了这本书。

  开篇大别山凶案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球给抓住了。细读之后,才发现此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尤其文学性颇有说道。就拿结构方式来说,它是一个整体,由一个大案自始自终贯穿着。文首牢牢吸引读者的是非同寻常的惨案。这个案子到底侦破没有呢?过中细节呢?这是大多数读者急切想寻找的答案。于是乎,读者便不知不觉地上了套,沿着发案、取证、调查等环节一路读下去。

  其结构布置上的突出特点是有张有弛,疏密有致,既有大的事件,也有小的穿插;既有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美丑对照,相得益彰,制造出一惊一乍的阅读效果。在本人品来,《尚武破案》之所以高潮迭起,与尚武主侦、分析的案件分不开。作品中有几个高潮,就有几个蕴含着尚武侦查智慧的大案,安戈就是通过几个大的节点把这张网给收拢了,让其专著显得有“整一”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是一个被赋予了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它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艺术形象系统。《尚武破案》同样如此。其语言层通俗易懂,现象层是说大侦探尚武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带领一帮兄弟们吃透现场、调查走访,从而讴歌以尚武同志为代表的湖北刑警群像,颂扬了当代湖北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崇高形象,并有力发掘出了湖北刑警的精、气、神,唱响了主旋律。不易!不易!

  那么,此作的意蕴层是什么呢?即作品的主题。它是该文本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窃以为,“犯罪心理痕迹”即是,这是一根红线隐藏在字里行间,不细心甄别,是发现不了的。经过细读,我发现尚武分析的所有案例都是从犯罪心理痕迹入手。尚武针对大别山凶案说:“去看现场要进入角色,要做到在现场能和疑犯对话,能寻找到凶手的心理痕迹。如果找到了疑犯的心理痕迹,对于了解疑犯的犯罪动机和作案过程,并进行准确的画像,就有了发言权”。

  “楚城凶杀案”为什么很快就被侦破,得益于尚武的侦破思路。他在案发现场的水渠上发表的一番即兴演讲,看似脱口而出、信马由缰,其实是有根有据的,是他经过用心勘查、缜密思考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尚武的侦查悟性是从常年工作中习得。他的 “侦查思维”不是天赋使然,而是从实践中得来,并在实践中检验过的。“尚武破案研究现场,也研究人。在破案现场,他通过现场痕迹来推断人的特性,从而锁定嫌疑人;而当一个案子侦破后,他又要回过头来了解嫌疑人,通过对嫌疑人的了解来核对、印证自己对现场的了解,纠正对现场的偏差,如此反复,终于锤炼出一双‘火眼金睛’”。

  “楚城凶杀案”中的嫌疑人许字青为何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呢?就是因为尚武捕捉了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所谓犯罪心理痕迹,前文早已埋下伏笔。即第56页的“据说,尚武破案有点神秘,他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就是无形的痕迹,也就是“心理痕迹”。

  “襄阳丝巾杀人案”、“咸宁发廊凶杀案”等之所以悉数破获,得益于尚武为警察指明了正确的侦查方向。安戈说“尚武把DNA和微量物证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破案中的作用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诚然,案子的侦破借助了现代高科技,但是,假设尚武没有深入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警察能这样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么?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就拿“襄阳丝巾杀人案”来说吧,尚武准确地分析了犯罪分子当时作案的恐惧、慌张的心理。案发冬天,室内有暖气,歹徒不敢开窗透气,捆绑尸体时挥汗如雨,汗液自然就残留在作案的丝巾上,警方便从中提取了DNA。

  由此可见,“襄阳丝巾杀人案”中的作案者心理痕迹十分明显,事后诸葛亮都这么说。“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是长期经验的积累,缜密的思维,对犯罪心理、疑犯形象、作案动机、社会环境深入研究,十分了解方能做到的。”“宜昌宾馆系列抢劫杀人案”、“孝感和尚杀人案”、“江城诈弹案”皆应证了这一点。

  上文数次、多处说到《尚武破案》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即“心理痕迹”,我们还不能忽略安戈兄有意在文中布下的一处闲笔。那就是第156页写到了办公室里来的三类人,各种人内心想法大不一样。作者把各色人等的心理揭示得入木三分,真是深刻啊!这一处闲笔,看似“与本案无关”,实则闲笔不闲。

  读到闲笔处,不知不觉沉浸其间,竟忘记了它是一部纪实作品,差点把它当做小说来把玩。当下公安文学作品普遍注重理性逻辑,实中无虚。相当部分公安作家笔下的公安题材作品差不多都是现实生活案例的翻版,非“描述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而安戈在作品中就虚实问题拿捏得极有分寸,当实则实,当虚则虚。从此,我看到了公安文学的希望,当然,也看到了公安作家的潜质。从整体上看,它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从细部考量,不乏虚化之笔。例如尚武心理描写就是典型,梦境解读也是。还有尚武在犯罪现场与疑犯进行对话的场景。当然那只是心理对话,旨在捕捉疑犯的心理痕迹。这些心理痕迹是虚的,是无形的,但是它在实际破案中又是实的,是有形的。

  前文说此作在结构布置上有特点,即疏密相间,张弛有度,还是有据可依的。且看大别山凶案惨景这一镜头在推向读者之前借助的是苕宝的眼睛,如此运笔就大大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感。苕宝喝小米粥被烫嘴这处闲笔是插曲,安戈把这一小事件当做伏笔,疏缓读者神经,构成整部作品的节奏感。作者把这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事件为凶案作铺垫,让读者会心一笑之后又转向心情沉重,从而将文学这一情感艺术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1. 《活着》读后感1000字
  2. 简爱读后感600字
  3.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4.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5.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2.大部分为网友上传如果有侵权的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投稿/投诉:runsly@qq.co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 《活着》读后感1000字

    《活着》读后感1000字

  • 简爱读后感600字

    简爱读后感600字

  •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读名人传有感600字

  •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正能量》读后感10篇

  •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

    街道办事处《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