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赖德胜教授的《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正式出版了。该书收录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32篇,可以说是他1991年从教以来至今25年的一次阶段性学术总结。拿着这本超过40万字的著作,确实能感觉到厚重的学术分量。
该书共分五个专题,分别是第一篇:收入分配,收录7篇论文;第二篇:教育经济,收录7篇论文;第三篇:劳动力市场,收录6篇论文;第四篇:就业,收录6篇论文;第五篇:创新创业,收录6篇论文。实际上,按作者在“自序”中所说的,这五个专题正是自己的五个学术“关键词”。赖德胜教授在这五个专题方向均有一定的建树,一些论文目前已成为高被引率的经典文献,值得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借鉴和参考。
赖德胜教授长期致力于教育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1997年其博士学位论文《教育与收入分配》中,他就利用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理论解释了当时出现的“脑体收入相对倒挂”等教育收益率偏低现象。他是国内较早深入研究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学者。受库茨涅茨关于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倒U”型假说——“库氏倒U”启发,赖德胜教授1997年发表的《教育扩招与收入不平等》中提出了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倒U”型假说。后来的研究者如南开大学的许学军博士、西北师范大学的孙百才教授的研究证明,在转型中国“赖氏倒U”假说的确成立。
赖德胜教授还是国内最早介绍和引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学者之一。他1996年发表的《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近些年来,他又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运用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合理地解释了我国创新不足、大学生就业难、教育收益率偏低等劳动力市场中的突出问题。目前,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已经成为我国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分析和研究的基本范式之一。
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赖德胜教授敏锐地觉察到该项政策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他在2001年发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被认为是国内第一篇用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2002年又组织了对首届扩招后大学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问卷调查,是国内最早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展的全国性大规模专项调查活动。他在2005年发表的《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除了在理论上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外,还荣获了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赖德胜教授对就业质量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他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首次提出了积极就业政策应“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并重”的观点。2011年发表的《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测算。他提出的要把就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考虑位置、要更加重视就业质量的观点,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就业促进规划(2011-2015)》中均有体现。他发表的《当前中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期刊全文转载,还获得了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创新创业的研究也成为一大热点。赖德胜教授是国内较早关注创业带动就业的学者之一。在2009年发表的《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一文中,他准确地提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创业浪潮的观点,并归纳了历次创业高潮的特点及规律。2012年后我国掀起了第四次创业浪潮,赖德胜教授又在连续出版物《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2015)中,对第四次创业浪潮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总结。实际上,目前国内流行的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创业浪潮的提法,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赖德胜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在创业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其实,除了上面列举的文章外,其他收录书中的文章也都在行业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作者将普拉哈拉得和哈默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移植于大学之中,分析了在市场化、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培植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当时有些大学的暑期中层干部研讨会,都将其作为参考资料,该文还获得了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并被评为《教育研究》创刊30年优秀论文奖。又如《专用性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这篇文章,作者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该文至今对东北地区如何陷入“经济塌陷区”,又该如何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已故的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曾经说过: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应该说,赖德胜教授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原则。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社会责任方面,他都能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加以对待。文如其人,这部著作既给了我们丰富的理论知识,也给了我们醇厚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