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工匠精神在哪里?在济宁并不难找,在高精尖的科技领域、在普通的制造行业,甚至在衣食住行的相关行业,处处都可见工匠精神在闪光……即日起,齐鲁网济宁频道推出济宁寻“匠”系列专题报道,挖掘身边的匠人事迹,品读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是卢春雷一直奉行的工作准则
卢春雷工作中
齐鲁网济宁7月19日讯(记者 马洪斌 通讯员 柏鸥) 在济宁矿业集团花园煤矿,有一位人人皆知的“金牌职工”,他就是花园煤矿机修厂技术员卢春雷。从入职至今,内敛少语的卢春雷凭借勤奋好学、扎实肯干的精神和励志解决更深层次技术难题的决心和毅力,从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成长为现在的金牌职工。工作中,当有人向卢春雷请教技术难题时,一贯沉默的他总是不惜费尽唇舌,将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同事们。
“无用”书生 百炼成钢
卢春雷2008年进入济宁矿业集团花园煤矿,培训结束后,下井的第一天,师傅让他先把螺栓卸下来,给滚筒加油,可等到师傅拿着油脂回来的时候,他还在对这一个螺栓使劲呢!师傅问他:“你是在紧螺栓还是在卸螺栓啊?”他摸不着头脑的说“你让我卸螺栓啊!?”师傅笑着说“你顺时针,到天黑也卸不下来!”这时,他才明白过来,弄反了。自以为“学高一筹”的他顿时就羞红了脸。从那以后卢春雷就暗下决心: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别人不会干的,我要更会干。
为了弥补现场知识的不足,卢春雷总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走到哪里就记到哪里。他的工具包里装着各种型号的螺栓,没事儿的时候,就拿出来一个一个的摸,一个个感觉,直到打眼一看就知道螺栓是什么型号。为了学好电工知识,卢春雷把压箱底的高中物理又翻了出来,还到图书馆借阅了相关教材,并买回了一大摞大学机电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打牌、看电视、打游戏的时候,他却埋头专研,下苦功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对整个皮带工区的电气设备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要领都熟记于心。
在工作中,卢春雷坚持做工作日记,将每次检修的内容,发现的问题,注意事项,解决方法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工作没几年,光工作笔记就记了7本。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使他一步一步成为了花园煤矿机电方面的技术“大拿”.
传承技艺 倾囊相授
2011年2月卢春雷升任机修厂电修班班长,看着全班的6个女工他犯了愁。原来,女工们只会修老式开关,对新型的开关是一窍不通。为了使防爆开关维修量得以满足生产需要,卢春雷一边自己抓紧学习新类型开关的维修技术,一边组织开关维修技术培训。小到保险的长度,大到真空接触器的工作容量,他都要对女工们一一讲解细细分析。
卢春雷利用每一次到现场解决故障的机会,召集大家一边干一边学,并要求每个人都养成做维修经验笔记的好习惯。短短2年的努力,队伍的整体技术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卢春雷带的班组技术力量大幅提升后,很多女工也成为了矿井机电维修中的佼佼者,获得了多项荣誉。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卢春雷秉持着这个信念,经常参与到采煤一线生产现场排查电气设备故障,他还积极配合采煤工区安撤电气设备任务,以此积累大量的电气设备现场使用和维修维护经验。并且主动将自己所学的经验和所想的方法毫无保留的告诉给每一个愿意和他交流技术的同事,为花园煤矿解决了大量的机电技术难题,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做了无形的贡献。
开拓创新 敢为人先
卢春雷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把所学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制造了真空接触器三相同步度检测装置,为花园煤矿的真空接触器的维修提供了可靠依据,提升了设备配件的利用率,减少了消耗,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现该设备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对技术不断的学习和追求中,卢春雷发现采煤机主控器和变频器一直是设备维修的疑难问题,高昂的采购费用和不及时的外修服务大大影响了采煤一线正常的安全生产。巨大的产量损失和成本消耗,令卢春雷心疼不已,于是他一边自学相关业务知识,一边联系技术服务单位,在矿领导大力支持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他终于破解了厂家设置的重重技术保密措施,成功维修了一台采煤机变频器,经各种检验和调试后成功的应用到生产现场。卢春雷的技术创新,一方面开拓了设备维修的新领域,一方面也为以后采煤机变频器维修做下了前期准备和经验积累。
不仅如此,卢春雷还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技术力量优势,无人值守水泵开关改造、动筛车间跳汰机变频控制系统改造等多个项目中都有他的身影和贡献,正如他自己所说:“丰富自己,贡献企业”.是的,卢春雷就是这样,终日默默无闻的忙碌着、学习着、钻研着。他用最平凡朴实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