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闻报道几乎不绝于耳。从IBM Watson采用认知计算系统的商业人工智能,到第一个获得人类公民身份的机器人Sophia;从阿里巴巴将AI设计应用鲁班改名鹿班,到京东推出一秒可生成上千条文案的莎士比亚系统;再从百度大脑3.0、PaddlePaddle3.0、百度AI开放平台3.0的重磅发布,到谷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善乳腺癌筛查……然而,中国公众是如何认知这一革命性的未来技术呢?
2018年10月28日,以 “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众多海内外人工智能与传播领域嘉宾学者云集的2018新媒体国际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阎峰副教授分享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AI的中国想像》,对此作了深入解读。
本报告以蜜度信息大数据专家团队首次对外提供的,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间,微博上产生的有关人工智能的5000万条海量数据为研究基础,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整体上来看,由用户兴趣推测的主要AI认知路径如下:总体概念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数码、媒体;有用性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互联网;有害性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文学;外部性效应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互联网;语言符号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数码;视觉符号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搞笑。
其中,本报告中的数据提供方为蜜度信息(Sina·MData),这是一家媒体大数据运营商,在独家拥有新浪微博官方数据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