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聊天,建议你学习这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聊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们内心里都希望每次交流都有一个愉快的ending,遗憾的是经常事与愿违,很多人的聊天都是以不愉快收场。严重的时候,一句话就能把别人顶成内伤,我就有个朋友曾经想夸一个女孩子发型好看,出口就是:niki,你的新发型真好看,跟我妈妈的一样。
这朋友是真觉得妈妈的发型好看,可是那女孩心里估计一万只草泥马,去你妈的,谁想做你妈呀。
(不是说妈妈的发型不好,只是女孩子讨厌别人拿自己跟另一个女人比,还是拿大妈级别的人来比)
一句话能把人聊嗨,一句话也能把人聊成内伤。
好好聊天咋就那么难呢?
想要学习跟人好好聊天,推荐这本《跟任何人都聊的来》给大家。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通篇看完,好像跟外向和内向关系不太大,但是书中提出的一些方法和建议值得所有性格的人参考。
我将书中的内容整理成三个部分,也就是聊天的三个组成要素:
1、认识人——自己和他人。
2、好好聊天的方法。
3、常见的聊天情境。
一.认识人——自己和他人
我觉得认识自己比认识他人更重要,一个连自己都认不清的人,我觉得他是不具备认识他人的能力,由此及彼才有可能性。我觉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交流的一个误区,这句话说的是一件事情的是非,而不是能力或情感。
这本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首先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个性有独特性,人只有对经常接触的东西才会有熟悉感,如果你的个性经常变化,不但别人看不懂你,你都无法认清自己。
接下来是了解自己的性格,作者在副标题里提出这本是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其实是希望给内向者信心,其实外向者也有他们的烦恼,只是烦的内容不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是不能简单的划分为外向或者内向性格。每个人同时兼具内向性和外向性,在不同的场合和人群中内外向性表现不同而已。
了解自己的性格,其实是了解自己的圈子,了解自己在不同的圈子呈现的内外向性的差别,觉察自己当时的表现,过外就往回收,过内就往外放。
由此及彼了解他人的时候,要克服两个聊天中的障碍,这两个障碍是基本上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刻意练习还是可以削减程度的,它们分别是——词语过滤器和偏见。
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破除偏见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临界知识。
词语过滤器指的是人类的生理机制决定了人们只关注跟自己相关或者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不自觉的过滤掉无关的信息。要了解他人,就必须反人性。
二.好好聊天的方法
1.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数学里有两个概念,交集和并集,指的是两个序列如果要有关系必须要有交集部分,否则是永不相交的。
同样的,在聊天过程中,也要找到两个人的共同点才能产生交集,否则就是两个永不相交的人。两个人的交集越多就越有话题,这个交集就是共同的兴趣点。
2.让自己变得有趣
对于聊天来说,样样精通比一门精通更重要,一个无趣的人总是让人很难接近。不要指望我告诉你如何变得有趣,因为我也在学习的路上。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读书,多交友,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如果你有好的方法,请务必告诉我。
3.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指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另外一篇文章有写过如何真正的理解同理心。
要做到同理心必须具备3个要素:承认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理解对方的感受,真正的关心对方。
4.学会倾听
这句话可能是说给外向性格的人听的,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这个道理很简单,而且听的很烦,恰恰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我们却不能坚持的贯彻。
对于外向性强的人要学会倾听真的很不容易,首先是要克服自己说话的冲动,其次是你如果一下子变得沉默,别人可能会觉得你今天不太对劲,但是你还是要坚持,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改变对你的认识,而且他们对你的评价通常会提高一个层级。
5.学会提问
学会倾听并不是让你不说话,而是兼顾倾听和说话。说话的时候更有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
人们更愿意跟喜欢自己的人建立关系,在聊天的过程中多向对方提问,真正的对他人感兴趣,是建立关系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6.勤记笔记
烂笔头胜过好记性,笔记可以让你回顾,笔记让你有机会重新思考。
最重要的是,笔记可以为你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句话说,世界上最感动的事情是,你把我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直到倒背如流。这让我想起大学时代将手机短信一条条记到笔记本,在生日的时候当成礼物送给她,把她感动的一塌糊涂。(其实自己都被感动到了)只是现在真正把对方放在心里的人太少了。
三、常见的聊天情境
1.面对压力
心理学对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本身是中性的,只是我们对其产生了消极的态度,才产生了压力。
聊天过程中感觉压力重重时,通常会有3种状况:
一味指责他人,而不是反思自己对于事件的解读。
设想出最糟糕的结果。
认定自己的过去一定能够预测未来。
其实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很难,只需要思维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