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段永平

作者:励志 2018-12-25 点击量:



不在江湖,仍有传说

开挂的人生是怎样的?

16岁上浙大,成为学霸。

30岁创立小霸王,火遍全国,将一间亏损200万的小厂做到年产值10亿。

34岁创立步步高,再一次火遍全国,8000万拿下新闻联播5秒播放时间,连续两年成为央视《天气预报》前的“标王”。

如今旗下的手机oppo和vivo独霸中国手机市场前二名,一举超苹果、华为、小米。

还以60多万美元的天价与“股神”巴菲特共进一次午餐。

他就是躺着都能赚钱的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

1、从负200万到年营收10亿

小霸王年底分红的时候,是用成摞报纸包现金,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段永平。

段永平出生于江西南昌,16岁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之后考取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8岁时,他接过一家亏损200万元的小厂,用5年的时间打造成年产值10亿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火遍全国的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

一开始段永平只是模仿任天堂的红白机来生产,但不久产量就超过了它,加上创新的营销手法,特别是牛逼的广告,小霸王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也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

1.40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则有奖销售活动广告,推出了“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的小霸王大赛。

2.请来成龙作为品牌代言人,一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红遍大江南北。

当时一份“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调查”中,位列榜首的既不是IBM也不是联想,而是段永平的小霸王。

在小霸王如日中天的时候,段永平却选择离开,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股份,要求集团给集团却不给。

段永平说:我离开小霸王的时候,肯定是有很重大的不满才离开的。但是我离开的时候,我跟老板谈得很好。

于是他带着生产和开发各3个人,一共6个人出走,临走时还与集团签下了君子协议:一年内不和小霸王在同行业竞争。当时集团总经理还特意送了一辆奔驰给他。

新公司换了领导之后很多人都说干得不愉快,纷纷跳槽到段永平的公司。

2、创立步步高,借钱给员工入股

段永平从小霸王出来之后,创立了步步高。

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但是人才总有办法让奇迹发生。顾不上别人的嘲笑,段永平便开始了新的一轮逆袭征程,之后走到哪杀到哪,先后在复读机、电话机、VCD、学习机领域夺得中国市场的NO.1。

步步高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营销上的成功,而段永平对广告的运作可以说达到业内登峰造极的地步:

1.请来李连杰,并重金聘请音乐人订制了“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的歌曲。

2.洗脑广告语“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虽然营销上帮助步步高不少,但是我觉得步步高的成功最主要靠的是人心。

可能段永平在小霸王受到股权分配带来过的困扰,所以他在自己创立公司的时候,他让所有中层管理人员都入股,其他员工没钱入股的他就借钱给员工,他借给员工多少,员工就买多少公司的股份,然后通过股份的利润或者股息还给他。

当时他的股份有70%多,现在稀释到只有17%,可以说他把自己大部分股份都让给了员工。步步高是一个全员持股的公司,赚得钱大家分,员工能不拼命吗?

当时有人建议段永平采用期权制度,但是他说:“期权其实是没有用的。如果不是上市企业,有期权没有用,就算是上市企业,如果不是一个成长性非常高的企业,期权也没有用。”

3、创立oppo和vivo,狂卖2000亿;他却做起了甩手掌柜

因为当年对妻子的承诺,如今的段永平已定居在美国。

在离开前,他出资创下了OPPO、VIVO这两个品牌,一个交给陈明永、一个交给沈炜。

陈明永、沈炜就是当初陪他出来创业的那6个人当中的两个,这一次段永平依旧实施全员持股制度,把赚的钱分给员工,段永平只占OPPO一成股权,VIVO不到二成。

他挂着步步高董事长的头衔,每年回国参加两、三次董事会,负责订下战略和方向,然后一甩手,做个最悠闲的掌柜。

据IDC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在全球的累计出货量超过苹果、华为和小米,一举成为全球手机行业的又一巨头,不仅出货量大,利润也高的惊人,OPPO和vivo仅2015年一年就狂卖了2千多亿,净利润超过200亿!

而此时的段永平却在美国学着巴菲特玩起了投资,2006年,段永平用62万美元拍下和巴菲特共进晚餐机会,成了第一位与股神共进晚餐的华人。餐桌上,巴菲特告诉段永平:不要做不懂的东西、不要做空、不要借钱。

在当年互联网泡沫中,网易股价一度跌至80美分,濒临崩溃时磊找到段永平救急,丁磊说网易要集中兵力进军网络游戏,段永平做游戏出身,知道市场广阔,就在其股价1美元时一举投入200万美金。后来,起死回生的网易股价冲至70美金,段永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收获了超过50倍的回报。

段永平简直就是人生的赢家!

让一帮打拼的兄弟拿死工资,

那是一个人的公司;

让一帮打拼的兄弟持股份,

那是一群人的公司。

这或许就是他牛X的地方。

下面为段永平网上发言整理,涵盖了几乎全部交流精华,全面地阐述段永平的投资思想,里面有很多投资的真知灼见,与大家分享!

一、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

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 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许多人很想做投资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的比较快。

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时间。

投资和投机其实是很不同的游戏,但看起来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就是投资者,而赌客就是投机者一样。赌场之所以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的原因,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赢钱的总是比较大声些。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可我真是能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啊。

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有空还是多陪陪家人或打几场高尔夫吧。

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的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所以,如果你马上投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

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地方(公司)。我对所谓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无风险债券高。一个人是否了解一个公司能否赚钱,和他的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学历高的人一般学习的能力会强些,但学校并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不过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做财务分析等等,这些对了解投资目标会很有助。

无论学历高低,一个人总会懂些什么,而你懂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让你发现机会。我自己抓住的机会也好像和学历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比如我们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我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我也曾试图告诉别人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又比如我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我从心底认为GE是家伟大的公司。

我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投资”的意思是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只有‘某种人’才可以投资”的定义。但适合投资的人的比例应该是很小的。可能是因为投资的原则太简单,而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吧。顺便说一句什么是“简单”的“投资”原则:当你在买一只股票时,你就是在买这家公司!简单吗?难吗?

我想再简单地把我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 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

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实际上非难。

在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关于估值的,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160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

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

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伟大的公司市场往往不会给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

无论什么时候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也会在亏钱时该卖的不卖。)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

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8-9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在1块左右(相当于现在0.25),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30-35(现在价)左右。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其实中间也买卖过一些,但是很小一部分。)我卖的理由是需要换GE和Yahoo。我会一直保留一些网易的股票的。 巴菲特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当然可能只有很少人能学会。事实上,我发现只有很少人会去真正认真地学,所以能学会的人很少就很容易理解了。

巴菲特反对的和他做的衍生品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自己用很多金融衍生品,和巴菲特的用法一样,所以比较理解他说得是什么。很难一句话解释清楚,但可以用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很多人用衍生品就好像去赌场当赌客,希望能够快点赚钱。巴菲特用衍生品就好像在澳门开赌场,长期而言是稳赚的。不是每个人开赌场都能赚钱,但会开的人就行。也许赌场的例子不一定合适,但道理确实一样。

投机,我也不是没有过,但就是为好玩,just for fun,只是玩玩而已。人家要跟我讨论股票,我都要跟人说清楚,是讨论投机还是投资?是for fun还是for money?如果for fun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买你喜欢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会把房子卖了扛着钱去拉斯维加斯。我曾经在邮轮上用两百块钱玩了三个晚上,赚了两千块钱。如果你作为投资的故事来讲,三天翻了十倍,这叫什么故事?!但你敢拿几百万这么赌吗?不敢。

所以投资是另外的讲法。

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

二、投资GE、投资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直说有机会在这里讲几个我自己的例子,但一直不知道该讲哪个好。这些年我碰过的股票其实也不少了,有亏的有赚的,就是没有一个从一开始我就100%觉得自己一定能赚大钱的。不管买哪个,都觉得多少心里有些不踏实,想来想去,觉得GE可能比较有本人特色。

最早开始经营企业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可能是松下。后来慢慢对松下有些失望,尤其是去大阪拜访过松下总部以后,确实觉得松下有些问题,慢慢自己也就不太再提松下了。大概也就是那段时间(应该是去松下之前),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反思我们自己,希望能建立和加强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那时我好像正在中欧读EMBA,同时还把中欧的一些课引进了公司内部。

在那段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GE的上一个CEO韦尔奇写的自传。在那本书里我看到了企业文化对建立好公司的强大作用,同时对GE强大的企业文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又读了韦尔奇后来写的书《赢》,更进一步了解到他们是怎么建立企业文化的。

从那个时候起,我还花过不少时间去了解和思考GE。去想为什么GE会是家百年老店,为什么GE的董事会总是能选个好CEO出来,为什么世界500强里有170多个CEO来自于GE等等。当时我其实就注意过GE的股票,觉得GE当时的股价并不便宜(好像40左右),也就没再关心他的股价了。

从08年9月雷曼倒开始,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市场风声鹤唳。到11月时我看到整个市场的恐慌情绪越来越厉害,当时就想,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人们的“恐惧”要来了,也就是轮到我该“贪婪”的时候了。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只是觉得市场上到处都是便宜货,就是不知道哪个安全,好像每个都有很大问题,每个公司都可能要完蛋一样。我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手里的所有资源调动起来去抓住这一生难遇一次的机会。

到2月时,GE已经向下破了10块。那时雷曼,AIG,Citigroup等很多和次贷有关的公司都已经破产或到了破产边缘,关于GE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华尔街上很多人都在说GE将会是下一个雷曼。

我知道GE过去好的时候每股能有两块多钱利润,就算以后差一点,危机过去后怎么也会有个1.5块/股以上吧。如果我给他个12-15倍的PE,怎么着这也应该是20块以上的股票。所以,当ge到10块左右时我已经开始着手买一些了,但还没有下大决心买。直到有一天当GE跌到9块左右时,我看到JeffImmelt的一个讲话。我忘了原话是怎么说的了,大致意思是,他认为GE的形象被破坏了,这都是他的错。GE将在未来几年调整其业务结构,让财务公司在整个公司中的比例降到30%一下。他还重申GE整体是安全健康的等等。

当时有问题的所有公司当中,好像我只见到GE出来承认错误并检讨对策,这大概就是企业文化不同的地方吧?

GE是个巨大的公司,我也曾试图想看清楚GE到底都有哪些业务,也试图想分析清楚他所有的业务模式的优劣,但发现非常难。我能看到一些非常好的模式,同时也能看到一些不太好的模式。

最后让我下决心出重手的决定因素还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理解。我认为金融危机并不会摧毁GE强大的企业文化,GE的问题只是过去的一些策略错误造成的,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改正。伟大公司的错误往往就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

想明白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后面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忙着买GE,不停地想办法调集资源,从9块左右买到6块再买到10块出头,好像到12-3块后还买了些(有些钱是后来从别的股票调过来的)。直到GE股价比Yahoo高以后才停了。当时曾经还动过用margin的念头,后来觉得不对的事不做的原则不能破,就算了。

回头来看,去年我买的股票当中GE并不是涨幅最大的,但确实是我出手最重、获利最多的且担心最少的股票,其原因只能说是我对GE企业文化的了解最后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也许就是个运气?

其实当年我买万科和创维好像也有类似的感觉。创维和我们算是同行了,他们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我们多少还是了解的。

由于体制的因素,我个人一直认为创维是中国彩电行业里最健康的企业了。虽然当时出了些事,但公司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因此改变。我们买创维时创维的市值好像还不到20亿(我不太记得了,也有说20出头的),我怎么想都觉得便宜,就买了。我们是买到差一万股到5%的时候停的,因为再买就要公告了,所以很想在公告前和黄宏生沟通一下,怕人家以为我要去抢人家那一亩三分地,呵呵。结果当时由于不太方便,最后我们就没有再买。一直到前两个礼拜才和黄老板通了个电话,道个谢,问个好啥的。

对创维而言,我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到底值多少钱的概念,对他们现在的业务情况了解的也不细,所以涨上来以后就一直在陆陆续续减持,现在可能还剩不到最高持有量的20%了。我觉得现在买的人可能比我更清楚创维的价值,后面的钱应该是他们才能赚到的。

封仓10年是个很好的思路,选股时就该这么想。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持有苹果10年或以上。实际上我买股票时还真没有想过要拿多少年。我一般会给我买的股票定个大概的价钱,比如买GE时我就认为GE至少值20块,但我确实没想过要多少年才会到。

三、投资苹果,投资优秀的商业模式

苹果所处的行业确实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虽然我认为苹果在竞争中已经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我还是会很关切哪些变化有可能会改变苹果的地位。如果非要我给苹果定个价的话,我大概认为苹果也许某天会到600块。

理由是:以我的理解,苹果的盈利在两到三年内大概就可以达到每股40-50块/年(现在的盈利能力大概在每股25-6块/年),也就是说苹果的盈利能力会在两三年内接近double一下,再加上那时每股现金100多块(现在大概每股60多),给他个600的价钱应该不算太过分吧?当然,苹果也是有可能掉回到100多块的,反正到时大家就知道了。

今年的第一个投资的大决策就是在一月二十一号买进了苹果,把去年赚的钱都放进去了。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或多或少地关心苹果,但就是没认真分析过,大概是因为自己老是满仓的缘故。1.21由于股权到期日,要释放了不少资金出来,在压力下突然想明白了。

买苹果的灵感其实是来自博友的提问。记得前段时间我在这用苹果举过一个什么股价叫便宜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苹果值5000亿的话,那3000亿就是便宜,虽然他曾经只有50亿的市值。其实我个人认为,苹果有可能会是地球上第一家年利润过500亿美金利润的公司(过多少不敢说)。也许苹果会是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美金的公司(这个取决于市场会有多疯狂)。

说说我喜欢苹果的一些理由。这不是论文,想到就说,没有重点和先后秩序。

1.苹果的产品确实把用户体验或消费者导向做到极致了,对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超越甚至接近(对喜欢的用户而言)。

2.苹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或者说生意模式或者说护城河已经形成了(光软件一年都几十亿的收入了)。

3.苹果单一产品的模式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见到任天堂做到过(sony的游戏产品类似)。单一产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处:

a.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得更好。比较一下iphone系列和诺基亚系列(今年要推出40个品种)。苹果产品的 单位开发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单个产品的开发费却是最高的。

b.材料成本低且质量好, 大规模带来的效益。苹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极致的,同样功能的硬件恐怕没人能达到苹果的成本。

c.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这话到底有什么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从任天堂那里学会的。那时很多做游戏机的都喜欢做很多品种,最后下场都不太好。

4.苹果的营销也是做到极致了,连广告费都比同行低很多,卖的价钱却往往很好。

5.苹果的产品处在一个巨大并还有巨大成长的市场里。

a. 智能手机市场有多大?你懂的!

b.pad市场有多大?你也会懂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苹果现在其实还处在其成长的早期,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

扣掉现金的话,苹果的今年的未来pe只有12-13倍啊,明年可能要到10以下了。当然,以上我说的这些点中的任何一点的改变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改变苹果,如果有苹果的股票的话,就要留心这些变化了。我想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不过,要认为苹果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自己也很遗憾为什么以前一直没花功夫去想一想。

我认为Jobs如果真请长假的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苹果的业务不会有大影响。长期而言,没有jobs的苹果可能会慢慢变成和别的同行一样的公司。但苹果的平台已经搭好,就像当年3大战役已经打完一样,jobs在不在影响都不大了。

apple还有不少特别厉害的地方,比如:品种单一,所以效率高,质量一致性好,成本低,库存好管理等等。我从做小霸王是就追求品种单一,特别知道单一的好处和难度,这个行业里明白这一点并有意识去做的不多,我们现在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比较一下诺基亚,你就马上能明白品种单一的好处和难度了。诺基亚需要用很多品种才能做到消费者导向,而苹果用一个品种就做到了,这里面功夫差很多啊。

做产品和市场,往往喜欢很多品种,好处用于不同细分市场,用于上下夹攻对手的品种。坏处搞一大堆库存,品质不好控制。单一品种需要很好的功力---把产品做到极致。难啊。因为难,大部分人喜欢多品种。就跟投资一样,价值投资简单,但很不容易。做波动,往往很吸引人。

苹果现在手里有600亿现金,去年4季度的盈利已经过60亿了。如果苹果达到500亿以上的年利润,5000亿以上的市值是非常合理的。一万亿只是一个说法,要看苹果后续的发展情况。

我决定买苹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成长,有多大的空间可以成长,威胁都可能来自什么地方,等等。我不去想他现在的股价和过去的股价,尽量用平常心去看这家企业。以我的观点看,苹果年利润有一天达到800亿或更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觉得我买的价钱还很便宜。

苹果的上升空间当然远不如当年的网易,可当年的网易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现在就算碰上了,对我的帮助也不大。苹果这样的公司难道还要去公司看?那能看到什么?我只是somehow突然想起来要认真看看苹果,以前老觉得Jobs个人太厉害了,是个报时人,后来突然想明白其实现在他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至少在未来几年里。毕竟我们是同行,虽然差距还比较大,但有些东西容易搞懂一些。

四、集中投资,定量分析,买便宜的公司

巴菲特说过,他一生当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达到100%。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讲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目标会自己跳到眼前的。如果你只有一只股票,而且还是满仓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投资的东西的话,那下跌就和你无关了。

没目标时钱在手里好过乱投亏钱。如果一有钱就乱投的话,早晚都会碰上个亏大钱的目标的。有合适的股票就买,没有就闲着。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看得更好些。

其实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

价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买不可。我的观点是只有价格不太合理的时候才是机会啊。有时候可能会等得很难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时候。Buffett说过,最难的事是什么都不做。呵呵,他都觉得难,我们觉得难也就很正常了。

买股票当然要做定量分析。比如一个公司有净资产100亿,每年能赚10亿,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大概就是你存X的钱能拿到10亿的利息(长期国债利息),再把x打6折。

如果买200亿长期国债的收入有10个亿/年,我会花200亿去买个年利10亿的公司吗?国债是riskfree(无风险)的,所以买公司就要打折。越觉得没谱的打折要越厉害,和我们平时的生意没区别。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margin of safety的来源吧。 长期利率会变,我一般就固定用5%。

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这未来的玩意有点模糊。通俗的讲,假设先不谈折现率。假设我确切的知道这个企业的未来。企业的价值=股东权益+未来20年净利润之和。然后再进行折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毛估估算下就行.这种算法其实把成长性也算在内了,如果你能看出其成长性的话(这部分有点难)。

若买的公司PE是10,那即使退市,每年有10%的利润(没有计算公司的增长)。利润拿来分红也好,投资也好,比国债也高多了。这样分析对不对?问题是PE是历史数据。你如果相信他未来一定有10%就可以。巴菲特买的高盛以及GE的可转换债券就是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

我在投资里用定性分析确实比较多,这也是我和华尔街分析家们的区别,不然我怎么有机会啊,不能简单的单纯看数字,除非账面净现金多过股价了。pe=10意味着要10年才能赚回股价,如果你想买的话,你必须认为10年内的平均年利润要达到或超过现在的年利润。在我眼里看来,盛大游戏好像有点强弩之末的感觉。

我一般的目标是买我认为价值被低估50%或以上,价值应该是现在的净值加上未来利润总和的折现。

老巴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

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对投资,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你一定是认为你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20年,有这种想法后就容易判断很多。

我的所谓估值都是毛估估的。我买万科时万科市值才100多个亿,我认为这无论如何也不止,所以就随便给了个500亿。呵呵,当时唯一确定的就是100多个亿有点太便宜了,如果有人把万科100多个亿卖给我,我会很乐意买,所以买一部分也是很乐意的。

巴菲特讲过:有一个300斤的胖子走进来,我不用秤就知道他很胖。我买网易时可真没认真“估值”过,计算价值只和未来总的现金流折现有关。其实净资产只是产生未来现金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编了个“有效净资产”的名词。也就是说,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净资产其实没有价值(有时还可能是负价值)。

假如这是个算术题:也就是每年都一定赚一个亿(净现金流),再假设银行利息永远不变,比如说是5%,那我认为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20亿。有趣的是,表面看上去和有多少净资产没关系。实际上,净资产是实现利润的条件之一。

不赚钱的净资产有时候就是个累赘。比如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建个酒店,花了一个亿,现在每年亏500w。重置成本还是一个亿,现在5000w想卖,这里谁要?

大家要小心的东西是,一般经济学里讲的速度实际上是物理里的加速度的概念,物理里的速度在经济学里是总量的概念。所以成长速度等于0表示的是物理里的加速度对于0,但经济总量是维持不变的。

给个例子:一个有1000亿净资产的公司每年赚50亿,成长为0;另一个公司有100个亿净资产,今年赚5亿,成长8%/年,请问20年后两公司实力的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问题是20年后,可能两个公司的成长都变成0了怎么办?

未来现金流折现不是个计算公式,他只是个思维方式。没见过谁真能算出来一家公司未来是有现金流折现的。芒格说过,他从来没见过巴菲特算这个东西。其实还是一个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

芒格提醒了巴菲特,成长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比烟蒂好。老巴发现“便宜货”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比有把握成长的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来的还要小,这可能就是芒格提醒的作用吧。但是,看懂好的成长公司可是要比捡便宜要难得多哦。

找到被低估的公司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做投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来自马克恩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就是这家企业The Whole Life能够赚的钱折现到今天,价格就是现在市场表现出来的那个过高或者过低的玩意儿。怎么去评估一家企业是否被低估,团队我认为当然是重要的,还要看你这个公司有没有很好的文化,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

五、本分,买自己懂的东西

不懂不做。我始终没完全搞懂银行的业务的风险到底在哪儿。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隔个10年8年就来一次大动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索罗斯的东西不好学,至少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很难学会。老巴的东西好学,懂的马上就懂了,不懂的看看最上面那一句话。

巴菲特有很多保险和金融的投资,我基本没有,因为我还不懂,总觉得不踏实。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关的公司,巴菲特没投过,因为他不懂。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航空公司还是不碰为好。航空公司的产品难以做到差异化,没办法赚到钱,长期来讲没投资价值。这是巴菲特教我的,省了我好多钱。

便宜就买了。如果连老巴都不信,你还能信谁?对自己觉得真正了解的公司,很少细看报表,但了解以前会看(至少是应该看)。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

我只是做我认为我能懂的东西(以为自己懂也不一定就真懂了),有些可能也许正好是大家说的所谓科技股吧。我分不清什么是科技股。任何人要买的话必须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然你睡不好觉的。其实当我说一只股票有投资价值时,最希望有人来挑战而不是跟进。我希望看到不同的观点。我投资不限于某个市场,主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机会能搞懂。

如果A股有便宜我又了解的股票的话,我也可以买。不过现在我不太了解A股。要是那时就明白巴菲特,你就已经发达了。如果你现在还不明白,你还会失去很多机会。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够了。价值投资者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有人问过芒格,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成功?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点像我们说的平常心。问题是不用闲钱对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啊。我从来都是用闲钱的。老巴其实也是。至少你要有用闲钱的态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会睡不着觉。

我觉得对所谓价值投资者而言,其实没有那么考验。他们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

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所谓本分,其实主要指的是价值观和能力范围。赚多少钱不是我决定的,是市场给的。呵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呵呵,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得好。身体好会活的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

六、不要去赌博,开赌场倒是可以的

关于市场:呵呵,再说一遍,我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眼睛是盯着别人的。价值投资者眼里只看投资标的,不应该看别人。不过,作为投资人,我认为对宏观经济还是要了解的好,至少要懂一般的经济现象。

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基金都很难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主要是因为基金的结构造成的。由于基金往往是用年来衡量考核,投资人也往往是根据其上一年的业绩来决定是否投进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往往在最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很多基金却会在市场上狂卖,因为股东们很恐慌,要赎回。而往往股价很高时却有很多基金在狂买,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有很多股东愿意投钱进来。基金大部分是收年费的,有钱时总想干点啥,不然股东可能会有意见。

不要想去赌场赢钱,但开个赌场赚钱还是可以的。我卖puts和他做的事情是一样投机是会上瘾的,不好改。这个是芒格说的。巴菲特早就不看图看线了。看图看线很容易错失机会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巴菲特,不过大部分人都拒绝而已,唉。

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改的。再说,这个做法也不一定就亏钱,亏的是机会成本,所以不容易明白。我见过做趋势很厉害的人,做了几十年,但依然还是“小资金”。用芒格的“逆向思维”想一下,你也许就对“趋势”没那么感兴趣了。其实投机比投资难学多了,但投机刺激,好玩,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投机。

我认为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指数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失去平常心了。我觉得好的价值投资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结果往往是好的价值投资者会最后战胜指数。在任何地方投资真的都一样的,你不认真了解你投的是什么都会很麻烦。

价值投资只管便宜与否,不管别人的想法,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别的不要太关心。

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卖好。反正不便宜时就可以卖了,如果你的钱有更好的去处的话。顺便讲一句,我个人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没有褒贬的意思),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寻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别人,而价值投资者只管在足够便宜的时候出手(不管别人怎么看)。

对我而言,如果一只股我抄底了,往往利润反而少,因为反弹时往往下不了手,所以容易失去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买万科时我们就正好抄到底了,郁闷啊(其实没那么郁闷,总比亏钱好),买的量远远少于我们的原计划。

对大盘的判断很简单。如果你有足够的钱把所有股票买下来,然后赚所有上市公司赚的钱,如果你觉得合适,那这个大盘就不贵,不然就贵了。(这里还没算交易费呢)分不分红和是否有投资价值无关。如果你认为公司每股收益可以长期高过长期国债利率,这个公司当然就可能成为投资目标。投不投取决于有没有更好的目标。

实际上,我买的时候是不考虑是不是有人从我手里买的。我要假设如果这不是个上市企业这个价钱我还买不买。你如果明白这点了,价值投资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有了,反之亦然。不能单靠PE去推测公司未来的收益,不然会中招的。举个例子,GM(通用汽车)的PE一直都很低(以前老在5倍左右),但债务很高,结果破产了。你如果能想想一个非上市公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是否能体现)可能就能明白你想问的问题。

宁要模糊的精确,也不要精确的模糊,呵呵,真是老巴说的?还是老巴说得清楚啊!我觉得这就是毛估估的意思。很多人的估值就有点精确的模糊的意思。毛估估。意思就是5分钟就能算明白的东西,一定要够便宜。我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自己觉得便宜才买。比方说我认为ge值20,我可能到15才开始买一点,但到10块以下就下手重很多了。重仓买到便宜股票是多少要些运气的。天天盯住股市时好像会比较难做到。

七、看财报主要用于排除公司

我不是很经常看财报(所以说没有巴菲特用功。)比较在意的数字是几个:负债、净现金、现金流、开销合理性、真实利润、扣除商誉的净资产,好像没了。

我看财报主要用于排除公司,也就是说如果看完财报就不喜欢或看不懂的话,就不看了。决定投进去的原因往往是其他的因素。

无形资产也是可以折现的,所以我不建议单独考虑无形资产,因为公司的获利能力里已经包含了。不是不算,而是知道无法精算。大致一算就觉得便宜才是便宜啊。给个例子,我买GE时是怎么算的:当GE掉到10块钱以下时(最低破6块了),我想GE好的时候能赚差不多两块钱,只要经济恢复正常,他怎么还不赚个一块多?由于ge的rating长期来讲还是会非常高的,假设他能赚1.5,给他个15倍pe不就20多了吗?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样的,简单吗?

其实背后有一个不太简单的东西就是我能够坚信GE是家好公司(Great company),好公司犯错后能回来的机会非常大。其实比我会算的人大把,但知道如何坚信确实不容易。(我当时给GE的目标价是20块,所以到20后就卖了一些,最近又卖掉一些)

沃伦·巴菲特曾经向股东推荐了几本书,有一本书是《杰克·韦尔奇自传》,你去看那本书,你会发现韦尔奇对企业的文化问题是很在意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巴菲特对此也很在乎。他不是像有的人说的只看财报。只看财报只会看到一个公司的历史。我看财报不读得那么细,但是我找专业人士看,别人看完以后给我一个结论,对我来讲就OK了。但是我在乎利润、成本这些数据里面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你要知道它真实反映的东西是什么。而且你要把数据连续几个季度甚至几年来看,你跟踪一家公司久了,你就知道他是在说谎还是说真话。

好多公司看起来赚很多钱,现金流却一直在减少。那就有危险了。其实这些巴菲特早说过,人们都知道,但是投资的时候就会糊涂。很多人管他们自己叫投资,我却说他们只是for fun,他们很在乎别人满不满意(这家公司),真正的投资者绝对是“目中无人”的,脑子里盯的就是这个企业,他不看周围有没有人买,他最好希望别人都不买。同样,如果我做一个上市公司,我也不理(华尔街)他们,我该干吗干吗,股价高低跟我没有关系的。

所以我买公司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大的鉴别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行为跟华尔街对他的影响有多大的关联度?如果关联度越大,我买他的机会就越低。华尔街没什么错,华尔街永远是对的,它永远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如果自己没了主见,你要听华尔街的,你就乱了。

我的逻辑就是巴菲特的逻辑,原则上没有什么差异。差异是他熟悉的行业不等于是我熟悉的行业,所以他投的股票不等于是我要投的。去年他投了一家公司,我看了半天都没有看懂,果然,他投了以后,那支股票可能涨了50%、60%。人家问我是否着急,我说不着急。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能赚到的钱。

反过来讲,比如我投网易这样的公司,这也不是他能够赚得到钱。再比如Google,巴菲特也没买。因为他对这个生意不了解,不了解没有赚到钱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你不了解也敢投,第一你也守不了那么久,80块买的,可能100块、120块也就卖了,其实你也赚不了钱;其次如果你四处这么做,可能早就亏光了。正因为没有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企业身上赚到钱,说明你犯的错误少。

我的很多成功的投资,好象行业根本不搭界,但是对我来说是相关的,就是因为我能够搞懂它,知道管理层是否在胡说八道,企业是否有一个好的机制,竞争对手是否比他强很多,三五年内他会胜出对手的地方在哪里……无非就是这些东西。看懂了,你就投。

比如我也曾赚过松下股票的钱,7块钱买的,涨到20多块卖了,放了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就是因为我是做这行,我做企业的很多理念来自于松下,我也拜访过他们公司,也知道他们的缺点和优点,觉得这个公司不可能再低于7块了,而20块让我觉得可买可不买、可卖可不卖。所以,你作的投资都是跟你过去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你能搞懂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你的判断跟市场主流判断没有关系,两者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我判断的是它的未来,而市场是要等企业情况好了才会把价格体现出来。

成长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投资的定义在我来讲就是拥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拥有”。假设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赚一块,今年赚两块钱,成长率百分之百,有人说明年可能还会再涨。后年呢?后年不知道。你如果是你自己的钱,把这家公司买下来,你会买吗?你说只要后面有人买我的股票,你就会买。这就叫投机。

对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我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我没注意到是否巴菲特也这么讲过,就是以现在这样的价格,这家公司如果不是一个上市公司你还买不买?如果你决定还买,这就叫投资;如果非上市公司你就不买了,这就叫投机。

就像我当时买网易我为什么能够在那个价格买到(那么多量),因为NASDAQ有个规定,一块钱以下的股票超过多少时间就会下市,所以很多人害怕下市,就把股票卖出来。在一块钱以下就卖了。因为他们怕下市。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怕呢?这就是我投资的道理。我买它跟它上不上市无关,它价格低于价值我就会买。步步高就没有上过市,但我因此就把公司卖了,这没道理啊,很荒唐,你说我创立公司后只是因为它不上市就卖了,那我开公司干嘛?

我自己懂一些基本财务常识,觉得大致够用。本分即自然,道法自然。克制不了自己的人如果不玩游戏也会玩别的的。借钱是危险的,没人知道市场到底有多疯狂(向下或向上)。我记得巴菲特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不了解投资的话,你不应该借钱。如果你了解投资的话,你不需要借钱。反正你早晚都会有钱的。

八、不要借钱

投资不需要勇气,也就是说当你需要勇气时你就危险了。老巴的教导千万别忘了: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做空有无限风险,一次错误就可能致命。而且,长期而言,做空是肯定不对的,因为大市一定是向上的。价值投资者是会犯错误的。做空犯错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只要你做空,总会有一次犯错的,何苦呢?

其实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干过的不应该干的事情不干的话,结果的差异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可以看看芒格讲的如何赚20000亿美金的例子。芒格也许真的心里素质好,传说曾经因为用margin两年内亏掉大部分身价(大概70年代的时候)。所以有了只需要富一次的说法。芒格大概可以算富过一次半的人了。

危机大概5-8年来一次,希望下一次来的时候你记得来这里看一眼,然后擦擦冷汗,然后把能投进去的钱全投进去。千万别借钱哦,因为没人知道市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疯狂。

巴菲特追求的是产品很难发生变化的公司,所以他买了后就可以长久持有。但他也说过,如果你能看懂变化,你将会赚到大钱。他说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付高一点的价格去买未来成长性好的公司,据说芒格帮了很大的忙。

我们也不负债。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反正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机会了。

在理解的安全边际内,如果还有钱,当然可以再买。要注意的是,加码和想买的人多了(股价涨了)没关系,只和价值和机会成本有关。我认为Buffett花钱买BNI好过把钱放在长期国债上。BNI有很好的现金流及一定的成长和大片的地产,长期而言年回报应该能超过8%。

以下是由网友“大漠胡杨0001”整理的段永平在2017年的一些投资言论。

2017年1月

1、耳机似乎不是太好的生意,但airpots非常好用!我们就卖发烧友的耳机,比beats耳机还要好。

2、 问:海尔电器怎么样?

段:我不懂海尔的业务,所以数据无意义。还是那句话,当你需要问别人这家公司能不能买的时候,你还是不买的好。

3、飞利浦是老牌公司了,但我没花过功夫研究。这类公司很难好的过苹果吧?

2017年2月

4、苹果新高,苹果每股价钱新高了,虽然市值还不是。可以开瓶茅台贺一下?

5、问:怎么看苹果股价新高,网易2016年净利润116亿?

段:该来的都会来的。

6、问:怎么看航空业?

段:我不关心航空公司,不太明白老巴为什么投。

7、问:会不会减仓苹果股票?

段:卖股票和买入成本无关。

8、问:如何看待关于华为狼性文化、搜狐好人文化?

段:狼性文化最终会输给人性文化;此“好人”非彼“好人”,你这么看说明你也还没有是非观。我们不用好人坏人这种词去形容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容易引起误解。

9、我说的信仰就是你骨子里真的相信的东西,是不会被某些事情动摇的。比如长期利润及净现金流好的公司股价早晚会跟上来等等。

2017年3月

10、长长的坡,厚厚的雪---滚雪球

虽然打雪仗也需要厚厚的雪,但大概没办法形成大大的雪球。

什么公司是在长长的坡上滚着厚厚的雪呢?我举几个我看着像的,博友们也可以举例子。

苹果是吧?苹果是在一个长长的坡上,似乎雪也是厚厚的。三星OPPO和vivo以及华为这类公司?似乎也都在长长的坡上,但雪没那么厚。不过这些公司还是要感谢苹果的,因为苹果,所以长长的坡上有时候雪也不薄。当然,那些追求“性价比”的公司恐怕是既没有长长的坡也更没有厚厚的雪的。

茅台当然是吧?!长长的坡,厚厚的雪,虽然偶尔会损失一点点雪。

网易也应该算吧?游戏做成这个样子?!有谁不玩游戏呢?大家玩不同游戏而已。

腾讯应该也算吧? 有疑问吗?

Google应该也算吧?goog是好公司,绝对是长长的坡厚厚的雪。

amazon?当然是长长的坡,但上面的雪不太厚啊,不然人家怎么能坚持亏20年?京东不会比amazon好的。

阿胶片仔黄之类有点像?

阿里应该也算吧?虽然我很钦佩马云,也觉得他们怎么看都有些在长长的坡上,但有些业务已经超出我这种早已退出江湖的人的理解范围了。

Facebook?微博?yy?陌陌?我看这些公司时偶尔会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就是因为自己不用,所以看不懂的意思)

特斯拉?曾经以为是的,买了他们的产品后就不再这么认为了。

短短的坡,雪也是少少的例子其实也很多的,那时啥反应都是没用的哈。有意思的是这种公司有兴趣的人也不少,因为大家觉得坡比较陡吗?滚起来快?没雪的时候滚的是啥呢?

……大家自己举例吧。

11 这里长长的坡其实不光指的是行业,而是包括企业本身能否长跑的,所以企业文化很重要。

12、问:为什么好久没聊新标的了?

段:我能力圈小,能看懂的东西太少了,这些年确实没发现什么能让我用苹果或茅台去换的公司。

13、智能手机确实是过去没见过的产品,目前也没看到未来能替代的东西。当然我看不到不等于不会有。

14、问:感觉投资伟大公司与投资普通公司相比一个巨大的优势是省心,不太需要另外寻找投资目标,也不太需要时时关注市场给的价格是不是太贵。

段:是的,享受公司成长远好过心随股动。

15、问:如何看YY、momo的业务?

段:很久以前试过yy的语音,不得要领。陌陌没用过,也没时间去看,躺在苹果身上很舒服哈。

16、问:投资一家公司,大公司和小公司选择哪一种相对更容易?

段:如果时间使用上没区别的话,公司大小就没啥区别。大公司往往相对容易了解些。

17、问:为什么大公司会比小公司更容易了解些?

段:一般而言,大公司公开资料多,历史长。'大公司'就一定业务复杂吗?乔布斯笑了哈!苹果非常简单,茅台也是。小公司业务简单吗?贾布斯也笑了。

18、问:看到一篇文章,文章里有句话:“说这些话的人都疯了。当有人讨论信息不对称时,实际上其内心深处认为消费者都是傻瓜。”觉得像是您说的话。您是接受采访了?

段:是因为'拼多多'接受了采访,说的都是'拼多多',顺便问了一下我们公司的事情。然后就凑出这篇文章了。很无语,但错在自己。已经多年不接受采访了,本来警惕性很高的,没想到还是掉坑里了。以后绝不再接受采访了,不管什么情况!老巴很久以前就有规矩,只接受电视采访,非常有道理啊。

19、问:老白干算不算一个不错的小公司呢?

段:我曾经关注过一下老白干,但总觉得在当时的价钱下用茅台换老白干不太合适。这是个典型的'大公司'容易了解而'小公司'相对难的例子。

20、 问:怎么看阿胶?

段:我没仔细看过这家公司,只是看到这么多年他们都能一直提价且产品并没有不好卖。

21、问:IMAX影厅怎么样?

段:坡长不长不太知道了,雪似乎也不太厚的样子。

22、问:穆迪算不算长长的坡,厚厚的雪?

段:老巴买过,我不懂也不属于我能搞懂的东西。

23、问:追求“性价比”的公司为什么会没有好的结果呢?

段:说追求“性价比”的公司大多是在为自己的低价找借口。长寿公司大概是不太强调“性价比”这个概念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好货不便宜啊。“性价比“其实就是为性能不够好找借口,我也是花了很多年才突然想明白的。

24、问:步步高当年退出小家电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段:退出小家电一是因为我们不擅长,而是需要集中精力做手机。

25、我也是苹果股东

我要觉得我们能干倒苹果,我怎么会买苹果股票呢?我肯定不会说这话的!再说,我们公司不会把追求干倒试过作为目标,也不会把市场份额,销售数量及排名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的。我们追求的就是改善用户体验,做出最好的产品,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6、问:您觉得GE的投资和苹果的投资有什么不同吗?

段:如果放到今天来看,我大概不会买ge,而是应该那个时候就买苹果。因为回过头来想,我对ge的理解并不是很透,但苹果却是我能真的理解的公司。不过,当时我认为ge的文化很好,公司应该可以转危为安的。

27、问:投资的感觉懂了和做实业的感觉懂了这两者之间差异大吗?

段:看老虎打球的视频和自己上场打是有很大差别的。知道要做对的事情很重要,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也非常不容易。

2017年4月

28、问:怎么看腾讯与苹果就微信公众号打赏的冲突问题?

段:有点不明白苹果为什么这样做,也不明白腾讯的回应措施。似乎都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好公司有时候也会出烂招的。

29、问:怎么看关于不吃饱减肥的问题?

段:你这是直接回到解放前了啊?吃好吃的(包括喝好红酒)是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哈。每个人每天的基础代谢加上运动消耗的热量减去每天摄入的热量就决定了人的体重的增减。所以每天的运动量以及运动方式(提高基础代谢率)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完了很舒服,而且还可以吃好吃的。

30、问:如何拥有投资的洞察力?有哪些途径呢?

段:看且只看老巴的东西,先看10年再说。

31、问:5月校庆回学校吗?

段:不回, 到处都是领导,我去干嘛呢?

32、问:iPhone不怕水了,如果以后再不怕摔的话,人们更换iPhone的周期从现在的2、3年可能会延长到 4、5年吧?

段:有这种可能性,但市场够大,而且用户不买手机每年花的钱也相当不少呢。

33、我不太关注季报,顶多事后关心一下自己关心的企业。

34、我们有同道中人和同行人的说法。同行人大致意思大概是,我不完全懂但我觉得跟着走是对的。

2017年5月

35、问:如何看待AI进入投资领域的前景?

段:AI怎么做投资我不知道,但做投机的估计就只能输给电脑了。估计以后那些投机大师们都是要靠拼谁的钱多能买到更先进的机器,然后钱就都让那些狗狗公司赚了。所以,最后赚钱最多的还是投资那些狗狗公司的人们!

36、 我没细算,毛估估想来其实苹果市值按当时的股数计算已经过万亿了(加上分红因素)。 开始买苹果时觉得苹果怎么看都应该是1000块钱的股票,现在算上分红则已经超过1100了。

37、问:怎么看待芒格说“我觉得中国的股市是比美国更廉价的的问题?

段:芒格为什么这么说我不懂,但没见他买任何a股。我觉得哪里都有便宜的股票,我只是不知道是哪只而已。

38、我妈妈九十二,能听能看能说能吃能睡能走,思维非常清晰。每天看电视但不运动,锵锵三人行必看,可以作为养生秘诀分享不?

我现在花在投资上的时间一周可能不到70分钟,因为这是件对我完全不重要的事情。我妈妈这个是个案,没有统计意义。我当然希望我有我妈妈的基因,但我还是会努力做些我觉得该做的事情的。

39、我们说本分时说的是“求责于己”,而不是把“本分”作为照妖镜用的。

40、时间花在想花的地方叫做财富自由。

41、在公司里显得最重要的那个部门往往是做得不够好的部门。

42、问:方三文说:“我觉得有一点可以确定:格雷扼姆式投资法,不适用于开曼公司(大部分中概股),切记,切记。这条教训值100亿美元,今天就免费送给大家,看在大家周末还混雪球的份上。

段:方三文的意思是不可信的公司不要投。

43、问:关于本分和平常心,可否分享最近的理解?

段:我能写的大概都写在这里了,以后也就是重复一下。

2017年7月

44、问:传统燃油车会被电动汽车替代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段:完全替代大概需要一万年吧。

45、问:对自动驾驶这个趋势怎么看?

段:路上跑的基本都是自动驾驶的车的那天一定会出现的,也许五到十年就可以实现了。

未来开车和现在开飞机可能差不多,人应该还是需要在那里的。目前载人飞机都是有驾驶员的,将来载人的车估计很长的时间里可能都还是要求人坐在那里。

46、问:最近流行讲中国的"漂亮50",价值股受到市场追捧,垃圾股受到抛弃,价值投资的理念竟然已经占据主流位置了吗?

段:简单讲就是最近流行炒价值股因为最近价值股涨得比较厉害,比如茅台。会认同价值投资的人的比例大概是不太会变的,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变过。

2017年8月

47、老巴在回答什么时候卖出伟大公司的时候说“never”!这个never(永不)不容易懂,老巴自己花了几十年才大致明白了。

48、问:老板电器很漂亮的业绩,不知为什么市场反应很差,我在检讨我的持有的理由,现在很矛盾。郁闷!

段:如果你郁闷,就表示你没懂。

49、问:关于茅台零售价混乱,断货,炒作存货问题?

段:价格会被炒高的内在原因是真实的需求作为股东没啥好担心的,就算价格掉下来也是会再回去的。万一这一幕重演那一天真来了,请翻到这一页,想想内在原因,然后再多买点股票以及53度飞天,就像上次那样哈。

你用10年的眼光看就不会有那些个担心的。

50、问:对于茅台的金融布局如何评价?

段:增加股东风险的有效办法。希望只是有限的很小的风险。

51、问:当企业帐上有大量闲置现金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段:如果是闲置资金就应该还给股东。不过对闲置资金的界定不容易。苹果买国债的那部分钱不是闲置资金而是后备部队。

52、问:怎么看同一家公司在同类产品中实施多品牌策略?

段:大部分产品这么做是非常愚蠢的。早年看过P&G(宝洁)这么做,所以老是觉得他们的产品多少有点蒙人的味道,将来有一天会有麻烦的。

(因为)同样的东西分成多个品牌卖显然属于生意导向而不是用户导向。

如果是同样的东西,一个牌子都做不好的话,多个牌子就更做不好了。如果一个牌子能做好的话,为什么还要多个牌子?OPPO和vivo的情况不一样,他们是两个完全相互独立的公司,希望不要误导大家。

段:好红酒上来的时候,喜欢喝红酒的人往往会先喝红酒。不过,好的红酒实在太贵(单位酒精量的单价),远不如茅台来的实惠。茅台的质量文化不错,这也是茅台能走到今天的原因,季克良功不可没。

红酒是个特别个性化的产品,世界上大概有10万个红酒品牌(如果不是更多的话)。红酒受原材料的影响是无法保持产品的高度一致性的,所以无法大量生产。能大量生产的酒也许就不该叫红酒。

53、问:关于“顾问”?

段:所谓的“顾问”只能在如何把事情做对的地方教你一些技巧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也很重要,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先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事情,不然他们是可能把你引到死胡同里去的。

54、问:对比特币怎么看?

段:没现金流的东西都不容易懂,我没太关注过。比特币热起来中国可能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它居然成了换汇的工具。很多人民币大概就是通过这个办法出去的。几年前我要想到这个也许可以买点。

55、问:小资金的投资者,对生意模式的挑选是不是可以不那么严苛?

段:你的想法其实也是维持小资金的比较有效的办法。

56、最好的捷径就是不走弯路。

2017年9月

57、问:关于航运业公司怎么看?

段:很烂的生意模式。花了很长时间,守着一个生意模式很烂的公司,机会成本很高,心情也不好吧?花掉的时间也是机会成本。我也有过两个小时赚20多倍的记录,但不知道如何才能重复(200块到5000块)。

58、问:对裸眼3D技术终端产品的市场空间怎么看?

段:很难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

59、不要借钱给朋友!当然,也不要借钱给不是朋友的人。

60、对于已经在用iPhone7的人来说,8的意义不太大,X比较符合逻辑些。对于其他用户,怎么选都不错。我也买了个8,静等X。

2017年10月

61、问:同样是家电行业,为什么黑电,白电,厨电的净利率会相差这么大?

段:应该是商业模式造成的。彩电非常难有差异化,白电和厨电产品的差异化显然是要高些的。

62、问:对现在的GE怎么看?

段:ge产品太复杂,现金流也不好,居然还一直分红,不容易搞懂。虽然现在价钱已经回到我几年前卖掉时的价钱了,我依然不太有兴趣,但作为基本文化不错的一家公司,还是可以关注一下的。

63、问:关于光伏太阳行业怎么看?

段:这个行业的产品差异化很小,企业日子会会很难过的。

64、问:怎么看裸奔的董宝珍在400元时就说高了?

段:如果理解了就不需要功力,不理解裸奔也沒用。当然,理解是需要功力的。

65、问:孙正义的投资是什么类型的投资?

段:投资就是买未来的现金流,投资只有这一类型,其他如果是投资的话,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不然就应该属于别的类型。

66、问:怎么看待可乐这个东西?

段:可乐厉害的地方确实在售点多,但随着关注健康度的提高,人们喝可乐的概率是会下降的。

2017年11月

67、问:如何看待天赋与努力的关系?

段:这和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很重要。我觉得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应该是一种成功,至于别人怎么看其实没那么重要。

学习差的怎么努力都不如学习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需要努力,或者说他们不喜欢他们干的事情。学习好的人往往是那些喜欢学习的人。 大学主要(应该)教人学习的方法,上过大学的人“不成材”的也不少啊。我们很多人也许可能太纠结在是否“成功”了?

68、问:到底生不生二胎?

段:自己想不想要孩子应该是你自己的事情吧?当然,如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绝对不好。

69、问:6块钱买了价值10块钱的股票,第二年内在价值涨到12元,股价也涨到了12元,此时卖还是不卖?该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段:10年后你会怎么想?如果你卖掉后钱有没有更好的去处?不要因为亏赚来决定买卖。

70、问:怎么看定价的问题?

段:定价很简单,就是你给客户带来的价值的一部分,所以跟客户和价值都有关。

71、问:人们以后喝白酒的概率也会下降吗?

段:一年喝一瓶茅台不是啥坏事。茅台的生意模式好,别的呢自己慢慢看吧。

72、问:日本制造还有什么优势呢?

段:整体上日本其实依然非常强,差距依然非常大。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日本!

73、问:关于iPhonex怎么看?

段:虽说iPhone8我用着也还顺手,但有了X后确实就倾向于用X了。但X不在时,我还是可以用8的。不过,下个礼拜就都换成X了。iPhonex最酷的地方是可以发个带神态语音短信,也可以变成录 像后发到微那个信里面。很多人都问这是什么apps的功能。

74、问:一直没有搞明白老白干的竞争力在哪里?

段:白酒的牌子是蛮值钱的,不信你可以想想这些年你见过新的白酒品牌吗?

75、问:对老白干产生兴趣而关注它最主要是看中它的什么?

段:我只是小关注了一下,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当时怎么想都还是觉得茅台要更好些。

2017年12月

76、问:对比特币有具体的看法吗?

段:没有现金流的东西看起来比较费劲,我没看过应该也看不懂。

77、问:现在方便评价茅台吗?

段:茅台还是茅台,生意模式刚刚的,10年后人们还是会说10年前那个价格真不贵。

78、问:关于道和术怎么看?

段:我的意思是道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学一点,术的东西一般要自己回家学,比如打高尔夫。

79、本分就是有所不为!说的好啊,这种话不总是能看到的。

80、问:怎么看待关于苹果调解CPU性能的做法?

段:师弟的说法显然对苹果没信心啊。变慢是结果,但绝对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是避免不了犯错的,我个人绝对苹果也许应该在更新时简单告诉一下用户。但要更新的东西太多,做到这个沟通似乎不易。

以下是段永平的部分语录,财君整理摘录出27条给大家做总结分享。

坚持不做不对的事

1,聪明人也不免遭受过度自信带来的灾难。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们就在更艰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2,像我们这种坚持不做傻事而不是努力变得非常聪明的人,长期下来,将获得非凡的优势。

段:小聪明和大智慧的差别,也是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的意思。

3,大部分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来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东西:早死、错误的婚姻、等等。

段:就是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的意思。

4,经常对照一下清单可以避免错误。你们应该掌握这些基础的智慧。对照清单之前还要过一遍心理清单(意指平常心),这个方法是无可替代的。

段:还是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的意思。

5,人们破产的常见原因是不能控制心理上的消极作用力。你花了这么多心血、这么多金钱,花的越多,就越容易这么想:“估计快成了,再多花一点儿,就能成了……”

人们就是这么破产的----因为他们不肯停下来想想:“之前投入的就算没了呗,我承受得起,我还可以重新振作。我不需要为这件事情执迷不悟,这可能会毁了我的。”

段:想起沉入成本。还想起老巴(巴菲特)说的,如果是个坑就别再往下挖了。看看有多少人在给自己挖坑就明白了。

6,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游戏没变过,在哪里都一样

7,最好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教训,而不是自己的。我们有些成功是早就预言的,有些是意外获得的。

8,连续40年每年回报20%的投资只存在于梦想之国。现实世界中,你得寻找机会,然后和其他机会对比,最后只找最吸引人的机会投资进去。

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是你大一经济课上就学到的。游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所谓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非常愚蠢。

段:这游戏没变过,在哪里都一样。

9,直到几年前,很多做风险投资的人还认为,只需要坐在办公桌后面,就会不断有人拿着好项目主动找上门。但我们从来不是这样做的——我们总是在四处寻找值得购买的公司。

过去20年中,我们每年都只买一两家公司,可以说是在费尽心力地寻找,并且没有委托销售人员。

任何时候,你坐在那里等着机会主动上门,就是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处境之中。

段:这个有点累。

10,有两种错误:一,什么都不做(看到了机会却束之高阁),巴菲特说这个叫做“吮指之错”;二,本来该一堆一堆地买的东西,我们却只买了一眼药水瓶的量。

11,巴菲特每个礼拜有70个小时花在思考投资上。

12,人们算得太多、想得太少。

段:投资上看起来确实如此。

要花很多年才能真明白

13,根据股票的波动性来判断风险是很傻的。我们认为只有两种风险:一,血本无归;二,回报不足。

有些很好的生意也是波动性很大的,比如See's糖果通常一年有两个季度都是亏钱的。反倒是有些烂透了的公司生意很稳定。

14,巴菲特有时会提到“折现现金流”,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算这个。(巴菲特答曰“没错,如果还要算才能得出的价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段:就是毛估估的意思?

15,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呆着就行了。

段:这条大概要花很多年才能真明白,大概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意思。我觉得自己现在大概有点明白了。

16,税法决定了还是买个伟大公司傻等它飞起来最划算。

段:对美国人尤其如此,外国人投美股有点不同。

17,如果你买的股票每年复利回报15%,持续30年,而你最后一次性卖掉的时候交35%的税,那你的年回报还有13.3%。反之,对于同一支股票,如果你每年都卖一次交一次税,那你的年回报就只有9.75%。这个3.5%的差距放大到30年是让人大开眼界的。

段:同上句。

18,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

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段:很稀饭这句。

12%是个可接受的年复合回报率

19,假设在你面前有一个非常棒的投资机会,在可见的未来肯定能带来12%年复合收益率,但是要求你从此不能再接受别的赚钱更快的机会,你们中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干的。

但你们中有很多人也会说:“别人赚钱快,为什么我要在意呢?” 总有人赚钱比你快、跑得比你快、或者别的什么比你快。

从理性的角度思考,一旦你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赚钱方式,还非要在意别人赚钱比你快,这在我来看就是疯了。

段:这里我看到两点:1.平常心地呆在自己能力圈内; 2. 12%是个可接受的年复合回报率。

20,通过我们的心理模型找到好的IPO投资标的是完全有可能的。每年都有无数的IPO上市公司,我也确信其中有少量比较容易抓住的机会,但普通人很可能会受到重创。

如果你是天才,那祝你好运。

对我们来说,IPO公司都太小或者太高科技,所以我们无法理解。我并不知道巴菲特对这些公司有兴趣。

段:我对刚刚IPO的公司也不感兴趣,主要是没足够时间和资料去搞懂。

21,伯克希尔过去的记录几乎是荒谬的,如果伯克希尔用了鲁伯特·默多克(全球新闻媒体大亨)一半的杠杆,规模就会是现在的五倍。

段:经常有很多人用很多margin(保证金),然后去和BRK(伯克希尔)比某年的回报,但没多少人可以把30年的总回报拿来比的,30年以后可能还是如此。

22,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担心得太多。成功需要非常平静耐心,但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也要足够进取。

段:看完这条可不要too aggressive哈。芒格本人曾经就因为用margin给自己带来过大麻烦。我这个朋友也喜欢用margin,非常危险。

Internet实际上是就业杀手

23,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成为领导者之前必须先做跟随者。

24,我们总是在学习、修正、甚至颠覆各种主意。在恰当时机下快速颠覆你的想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

你要强迫自己去考虑对立的观点。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对手更好地说服对方,那说明你的理解还不够。

25,市面上对每个投资专家的评价都是高于平均的,不管有多少证据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段:这可是芒格说的哈。

26,互联网对于社会是极为美好的,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纯属祸害。互联网提高效率,但是有很多东西都是提高效率却降低利润的。互联网会让美国的企业少赚钱而不是多赚钱。

段:我也这么认为:internet 实际上是就业杀手,需要很多年才能消化。但是,如果能看懂这个变化则会非常有收获。

27,我认为美国正处于或者接近我们文明的顶点……如果50或者100年后,美国只比得上亚洲某国家的的三分之一,我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如果要赌,这世界上将来干得最棒的应该是亚洲。

段:或许50-100年也许稍微短了一点。

  1. 7个能影响你一生的励志人物
  2. 励志人物:段永平
  3. 褚时健:71岁被判无期徒刑→今东山再起
  4. 全球四大超励志人物,中国占了一位
  5. 张小龙49岁年薪2.4亿:决定人生胜负的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2.大部分为网友上传如果有侵权的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投稿/投诉:runsly@qq.co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 7个能影响你一生的励志人物

    7个能影响你一生的励志人物

  • 励志人物:段永平

    励志人物:段永平

  • 褚时健:71岁被判无期徒刑→今东山再起

    褚时健:71岁被判无期徒刑→今东山再起

  • 全球四大超励志人物,中国占了一位

    全球四大超励志人物,中国占了一位

  • 张小龙49岁年薪2.4亿:决定人生胜负的

    张小龙49岁年薪2.4亿:决定人生胜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