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哪些事越早醒悟越好
文/馮塵
學會承受孤獨、享受孤獨,才能真正獨立。眼界擴大,格局就能提升,人生才好拾級而上。一個人今天的生活狀态,是五年前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的選擇,也同樣決定五年後的生活狀态。
一, 養活自己≠獨立
養活自己,永遠是獨立的前提。
可是,能夠賺錢養活自己,從來都不代表真正的獨立。
真正的獨立,包含經濟上的獨立、生活上的獨立,還有精神上的獨立。
最多見、同時也最危險的,正是精神上的不獨立。
不管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和别人一起做什麽”的習慣。
工作中,人雲亦雲,别人做什麽自己做什麽;下班後,和同事、朋友一起逛街、看電影、唱歌。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别人的陪伴下完成。
和别人一起做某事,能夠給人一種合群的安全感,然而這種集體意識,卻往往剝奪了個人的自由和獨立意志。
你明明有自己喜歡的風味,卻不得不爲了大家的意見放棄個人願望;
你明明有想看的電影,卻和大家走進另一個影廳;
你明明有自己的想法,最後卻還是按照别人的意見去工作。
到頭來,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做着違心的事情,然後自我抱怨。這一切,都由精神上的不獨立導緻。
合群,隻是讓你看起來沒那麽孤單,也讓自己避免成爲異類。可是所謂的合群,犧牲掉的是個人精神的獨立,在很大程度上會毀掉一個人。
我們生來就是一個人,孤獨是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唯有獨自行動、獨立思考,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學會承受孤獨、享受孤獨,才能真正獨立。
二、謹言慎行永遠重要
錢鍾書說,一個人到了二十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
于是許多人依仗着自己年輕,用“人不輕狂枉少年”來自我麻醉,以沖動和狂傲爲榮,以謹言慎行爲恥。
殊不知,此狂非彼狂。謹言和慎行,是每個人任何時候都應該遵從的法則,越早做到,人生的後半段就越多得益。
而二十多歲的口無遮攔、行無底線,往往是在爲後半生的道路挖坑。
禍從口出,這是自古以來被驗證無數次的至理名言。我知道一個男生,叫小谷,他工作很努力,和上司關系也處得很好。
可是有一次,聽到上司和妻子通電話,他随意地說了一句,“看你平常這麽厲害,沒想到還怕老婆,哈哈!”就因爲這一句話,每到升職漲薪時,上司就會有意爲難他一下。
許多人初入社會時,天真地以爲隻要做好工作就夠。然而,殊不知,每個看似公正公平的上司,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說錯一句話斷送前途,從來都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活生生的事實。
我知道的另一個例子,也很讓人心悸。
工作日,女生心血來潮請平級的男同事吃午飯,飯後,她請男生幫她拎包,作爲午飯的酬謝。
看似是一個玩笑,男生沒說什麽,心裏卻覺得很受辱。
後來,男生跳槽到一家大企業,大企業想把女生也挖過來,可人事找男生做女生的背景調查時,男生說她能力不夠,并且不負責任。
女生錯失了那次機會,原地徘徊了好幾年,一直郁郁不得志。一次不慎行,好幾年都在爲之買單。
謹言慎行也許得不到什麽明顯、直接的好處,但不謹言慎行,卻很可能要在很長的時間裏,爲自己的魯莽和輕狂買單。
三、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看過一個情感類的節目,男生和女生在舞台上互相抱怨互相指責。
女生指責男生上班時間頻繁聯系她,害她一而再再而三失去工作;男生抱怨女生需求多,害他不得不隔三差五請假,不能好好上班。
而他們當時的收入狀态是:女生無業,零收入;男生月入一千多元。
這令主持人和嘉賓無語:你們都養活不了自己,還有功夫談感情?
可這不并不是個笑話!而是許多年輕人的常态。
二十多歲,正是人生最美的年華,初嘗愛情的甜蜜,難免沉溺其中。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沒有他/她一切都沒意義”的錯覺,于是不管不顧。
然而,真正走過之後,才會發現,一段感情再怎麽刻骨銘心,也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并不是主旋律。
一個人的日常,包括事業、感情和生活。
感情當中投入的精力占比越大,事業和生活就要被壓縮。減少感情中的投入,才能将更多精力用于提高生活質量、擴大事業格局。
就像季羨林所說,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
這過程不必過長,短則半年,多則一年。餘出來的時間應當用到刀刃上,搞點事業,爲了個人,爲了家庭,爲了國家,爲了世界。
對待感情的态度,藏着你的格局。
耽于此,必荒于彼。
四、工作之外,要有一技之長
專一是好的,可工作上的專一,往往是危險的。
智能時代的到來,打破了許多行業作爲“鐵飯碗”的神話。前幾年還如日中天的紙媒行業,蕭條的速度卻令人咋舌。
今天你所擅長的職業,說不好哪一天就被别的行業或者人工智能取代了。
于是斜杠就成爲了潮流。然而還是有人抱着“一入斜杠誤終身”的念頭,覺得把心思用在别處對不起自己的專業,一心一意地鑽研自己的本職。
專注是好的。可也要空出一點點時間和精力,掌握一門本職工作之外的技能。
哪怕每天隻花十分鍾時間,去學一門外語、練一門新技術,長年累月,也會有很大的收獲,給自己的人生打開另一扇門。
工作之外的一技之長,一方面會給未來的自己留一條後路,哪怕自己所在的行業真的日暮途窮,也能很快有新的選擇。另一方面,不同的技能,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又帶來不同的眼界。
眼界擴大,格局就能提升,人生才好拾級而上。
五、學會自律
馬薇薇在給年輕人的建議中說過這麽幾點:
年輕的時候要多讀書,因爲老了什麽都記不住。
少打遊戲,因爲年紀大的人打遊戲有錢氪金,這不公平。
不要喝酒,除非醉酒,不然浪費錢;不要抽煙,因爲你根本沒毅力戒。
其實這背後包含的邏輯就是:趁着年輕,要自律。
“年輕就是要造作”,是許多年輕人的信條。他們總被一種“老了就沒機會造作了”的危機感催逼着,去揮霍時間,去浪費精力。
然而人生更大的危機感在于:老了,就沒機會也沒精力再奮鬥了。
你以爲造作很爽,可事實是:你通宵達旦地在遊戲裏厮殺,卻被年紀大的人用錢分分鍾秒殺;你現在醉生夢死紙醉金迷,未來要用更多的精力,來拉近與别人距離。
許多人在浪夠了想回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不覺中已經被家庭、責任、孩子、瑣事羁絆,無法全心全意去奮鬥了。
同時,體力和記憶力也開始衰退,力不從心。
所以,從二十多歲起,趁一切還來得及,開始養成自律的習慣。早睡早起、讀書、跑步,給當下的自己一個飽滿的狀态,也給未來的自己一個良好的習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不善待身體,身體會首先鬧革命。
你有多自律,才能有多自由。
六、要有一個明确的目标
一個人今天的生活狀态,是五年前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的選擇,也同樣決定五年後的生活狀态。
如果今天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五年後也很可能渾渾噩噩,随波逐流。
而一個明确的目标,不僅提供了奮鬥的方向,同時也帶來堅持的力量。唯有目标明确,才能堅定前行。
管理學中有一個通用模型叫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djust(糾正)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
這個模型也同樣适用于我們人生質量的管理。
在不斷的計劃、執行、檢查、糾正中,逐漸接近目标,過上想過的生活。
最不盡人意的人生,是做着不愛的工作,過着不愛的生活,和不愛的人牽手白頭。很遺憾,許多人過着這樣的人生。
唯有及早确定目标,然後不懈努力,才能跳出這種困局。
最後,記住一個信條:如果某件事情唯一的好處就是讓你有片刻的痛快,盡量不去做。
作者簡介:馮塵,富書簽約作者,水瓶座女神,經,婚姻、育兒深度研究者。簡書@馮塵。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産生活學院
二十几岁,哪些事越早醒悟越好
文/冯尘
学会承受孤独、享受孤独,才能真正独立。眼界扩大,格局就能提升,人生才好拾级而上。一个人今天的生活状态,是五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也同样决定五年后的生活状态。
一, 养活自己≠独立
养活自己,永远是独立的前提。
可是,能够赚钱养活自己,从来都不代表真正的独立。
真正的独立,包含经济上的独立、生活上的独立,还有精神上的独立。
最多见、同时也最危险的,正是精神上的不独立。
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和别人一起做什么”的习惯。
工作中,人云亦云,别人做什么自己做什么;下班后,和同事、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唱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别人的陪伴下完成。
和别人一起做某事,能够给人一种合群的安全感,然而这种集体意识,却往往剥夺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意志。
你明明有自己喜欢的风味,却不得不为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个人愿望;
你明明有想看的电影,却和大家走进另一个影厅;
你明明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却还是按照别人的意见去工作。
到头来,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做着违心的事情,然后自我抱怨。这一切,都由精神上的不独立导致。
合群,只是让你看起来没那么孤单,也让自己避免成为异类。可是所谓的合群,牺牲掉的是个人精神的独立,在很大程度上会毁掉一个人。
我们生来就是一个人,孤独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唯有独自行动、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学会承受孤独、享受孤独,才能真正独立。
二、谨言慎行永远重要
钱钟书说,一个人到了二十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
于是许多人依仗着自己年轻,用“人不轻狂枉少年”来自我麻醉,以冲动和狂傲为荣,以谨言慎行为耻。
殊不知,此狂非彼狂。谨言和慎行,是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应该遵从的法则,越早做到,人生的后半段就越多得益。
而二十多岁的口无遮拦、行无底线,往往是在为后半生的道路挖坑。
祸从口出,这是自古以来被验证无数次的至理名言。我知道一个男生,叫小谷,他工作很努力,和上司关系也处得很好。
可是有一次,听到上司和妻子通电话,他随意地说了一句,“看你平常这么厉害,没想到还怕老婆,哈哈!”就因为这一句话,每到升职涨薪时,上司就会有意为难他一下。
许多人初入社会时,天真地以为只要做好工作就够。然而,殊不知,每个看似公正公平的上司,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说错一句话断送前途,从来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我知道的另一个例子,也很让人心悸。
工作日,女生心血来潮请平级的男同事吃午饭,饭后,她请男生帮她拎包,作为午饭的酬谢。
看似是一个玩笑,男生没说什么,心里却觉得很受辱。
后来,男生跳槽到一家大企业,大企业想把女生也挖过来,可人事找男生做女生的背景调查时,男生说她能力不够,并且不负责任。
女生错失了那次机会,原地徘徊了好几年,一直郁郁不得志。一次不慎行,好几年都在为之买单。
谨言慎行也许得不到什么明显、直接的好处,但不谨言慎行,却很可能要在很长的时间里,为自己的鲁莽和轻狂买单。
三、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看过一个情感类的节目,男生和女生在舞台上互相抱怨互相指责。
女生指责男生上班时间频繁联系她,害她一而再再而三失去工作;男生抱怨女生需求多,害他不得不隔三差五请假,不能好好上班。
而他们当时的收入状态是:女生无业,零收入;男生月入一千多元。
这令主持人和嘉宾无语:你们都养活不了自己,还有功夫谈感情?
可这不并不是个笑话!而是许多年轻人的常态。
二十多岁,正是人生最美的年华,初尝爱情的甜蜜,难免沉溺其中。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没有他/她一切都没意义”的错觉,于是不管不顾。
然而,真正走过之后,才会发现,一段感情再怎么刻骨铭心,也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并不是主旋律。
一个人的日常,包括事业、感情和生活。
感情当中投入的精力占比越大,事业和生活就要被压缩。减少感情中的投入,才能将更多精力用于提高生活质量、扩大事业格局。
就像季羡林所说,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
这过程不必过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余出来的时间应当用到刀刃上,搞点事业,为了个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对待感情的态度,藏着你的格局。
耽于此,必荒于彼。
四、工作之外,要有一技之长
专一是好的,可工作上的专一,往往是危险的。
智能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许多行业作为“铁饭碗”的神话。前几年还如日中天的纸媒行业,萧条的速度却令人咋舌。
今天你所擅长的职业,说不好哪一天就被别的行业或者人工智能取代了。
于是斜杠就成为了潮流。然而还是有人抱着“一入斜杠误终身”的念头,觉得把心思用在别处对不起自己的专业,一心一意地钻研自己的本职。
专注是好的。可也要空出一点点时间和精力,掌握一门本职工作之外的技能。
哪怕每天只花十分钟时间,去学一门外语、练一门新技术,长年累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给自己的人生打开另一扇门。
工作之外的一技之长,一方面会给未来的自己留一条后路,哪怕自己所在的行业真的日暮途穷,也能很快有新的选择。另一方面,不同的技能,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又带来不同的眼界。
眼界扩大,格局就能提升,人生才好拾级而上。
五、学会自律
马薇薇在给年轻人的建议中说过这么几点:
年轻的时候要多读书,因为老了什么都记不住。
少打游戏,因为年纪大的人打游戏有钱氪金,这不公平。
不要喝酒,除非醉酒,不然浪费钱;不要抽烟,因为你根本没毅力戒。
其实这背后包含的逻辑就是:趁着年轻,要自律。
“年轻就是要造作”,是许多年轻人的信条。他们总被一种“老了就没机会造作了”的危机感催逼着,去挥霍时间,去浪费精力。
然而人生更大的危机感在于:老了,就没机会也没精力再奋斗了。
你以为造作很爽,可事实是:你通宵达旦地在游戏里厮杀,却被年纪大的人用钱分分钟秒杀;你现在醉生梦死纸醉金迷,未来要用更多的精力,来拉近与别人距离。
许多人在浪够了想回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觉中已经被家庭、责任、孩子、琐事羁绊,无法全心全意去奋斗了。
同时,体力和记忆力也开始衰退,力不从心。
所以,从二十多岁起,趁一切还来得及,开始养成自律的习惯。早睡早起、读书、跑步,给当下的自己一个饱满的状态,也给未来的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善待身体,身体会首先闹革命。
你有多自律,才能有多自由。
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今天的生活状态,是五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也同样决定五年后的生活状态。
如果今天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五年后也很可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而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提供了奋斗的方向,同时也带来坚持的力量。唯有目标明确,才能坚定前行。
管理学中有一个通用模型叫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这个模型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生质量的管理。
在不断的计划、执行、检查、纠正中,逐渐接近目标,过上想过的生活。
最不尽人意的人生,是做着不爱的工作,过着不爱的生活,和不爱的人牵手白头。很遗憾,许多人过着这样的人生。
唯有及早确定目标,然后不懈努力,才能跳出这种困局。
最后,记住一个信条:如果某件事情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你有片刻的痛快,尽量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