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年輕的時候不做,以後就再也不會做了
文/七月
1
上周,部門開新書策劃選題會,一個新來的姑娘報了一個選題,做了十幾頁的PPT。平時我們報選題都隻做一個簡單的world文檔,放上内容簡介、作者介紹等一些基本信息和關鍵信息就夠了。我最開始的時候也做過Excel格式的選題表,還有同類書、競争圖書等詳細信息,後來看大家都用world文檔,省事兒,我也就改用文檔了。
新來的姑娘碩士畢業,在試用期,報的是個常規的選題。但是,她非常用心地做了一個具體、詳細、漂亮的PPT。除了内容簡介、作者信息這些基本信息,她還對選題進行了各種角度的分析,判斷這個選題的優勢和特色。在内容簡介下面,她還寫了一段自己對書稿的讀後感,文字都細細打磨過。
一個選題,大家看看基本信息和關鍵信息,基本上就能夠判斷這本書能做不能做了。她一頁一頁念着PPT,領導和各位同事都有些疲勞了。
當我看到她還繼續非常認真地念PPT,像個給老師做報告的一絲不苟的學生時,我稍稍感動了一下,然後又稍微慚愧了一下。我轉頭跟我身邊的同事說:“看來努力還是要趁年輕啊,這種十幾頁的PPT估計也隻有剛來工作的時候會做,現在幾乎不會做了。”
2
這讓我想到自己剛工作的那一兩年,真是“拼了命,盡了興”。一周五個工作日,三四個工作日都在外面跑選題。我常跟朋友說,剛畢業那一年,我跑遍了北京東南西北幾乎所有的咖啡館。因爲約作者見面,大多約在咖啡館。
有時候是30多度的大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我也能提着特沉的書和包,從西三環坐地鐵跑到東三環。我依然記得那個時候提着書從地鐵花20分鍾走到咖啡館,全身都濕透了,見到作者後,依然能夠精神抖斦労献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