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有着几千年烹煮食物的历史,对烹煮食材的火候、时间以及配料多寡的掌控也有着非常多的讲究。大火则焦、小火则腥;盐多味重,料少味寡等等,烹煮食物所讲究的是一个刚刚好,既把各种食材的味道发挥到极致,又在各种食材中寻求一个味道的平衡点,进而形成一道有着独特滋味的佳肴。同样为人处世也通其理,讲究的是一个恰到好处,在各种因素中取得最好的均衡点,进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如老子《道德经》所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夏商时代,一个叫伊尹的人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见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最终取代了夏王朝。众所周知,治国平天下与处世为人的道理常常是相通,虽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固然宏大复杂,但对于我们具体微行的为人处世同样也可以适用,可以为我们找到一张处世“良方”。
我们都知道,人生是一个徘徊的过程,总是在各种因素间,寻找“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如果做人太成熟了,就会心机太重,城府太深,老于世故,老谋深算,外隐内敛,深藏不露,叫人捉摸不透,难以相处。如果做人太简单单纯,便会宛如一泓清泉,纯净得叫人一眼看到底,同样也难成大器。于是在人生的里程中,人们便不断地去追寻那些“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如有的人年纪并不算大,却学得圆滑世故,老气横秋;有的人即使活到七十八十,也依然显得年轻气盛,稚气十足;有的人阅历不算深,却已修炼“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