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苍蝇,我不知道苍蝇算不算动物科目的。但是,最起码也应该算生物吧。苍蝇专门哪里脏,往哪里去。人们讨厌苍蝇,因为它会把疾病传染给人类。所以,消灭苍蝇,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我要说的是,苍蝇哪里脏,那里去,为什么没有听说过苍蝇得病的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现在的一些生物学家,不知道注意到这种现象没有。如果把科学研究的方向,多少放在这方面一些,研究出一种人类吃了脏东西也不得病的药品,说不定真的就能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呢?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儿建议而已。有没有人去研究,那就不是我管的事情了。
(五)蚂蚁的故事
蚂蚁家族有诸多的品种,而蔚为壮观的是行军蚁。成千上万的行军蚁,所到之处那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要遇到食物,都会千方百计的运回大本营。神奇的是,在成千上万的蚁群出动时,那是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很少看见蚂蚁之间相撞的事情发生。
还有一种鸟,在迁徙的过程中,密密麻麻的,如蝗虫般的铺天盖地,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然而,也没听说或者是没看见,哪只鸟和别的鸟撞在一起。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满腹的疑惑。为什么行军蚁,还有一些鸟儿及蝙蝠,或者是还有别的什么动物具有这种本事呢?
后来,听说这些动物体内有一种回声定位系统,相当于潜艇的生纳。凭借这种系统,它们可以准确地判断方向,判断要捕捉猎物的距离、方位、形状、大小等等。
由此,我想到了仿生学这门学科。如果我们的生物学家,能够破译行军蚁、一些鸟及蝙蝠身体内的回声定位系统密码,解读出它们在行走或者是飞翔的时候,为什么能互相躲避而不相撞,真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的发展,空中的飞行器越来越多。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宽,高速公路越建越长,却仍然满足不了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关键的问题是,撞机、撞车的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如果真的了解了行军蚁、一些鸟儿及蝙蝠,在一起行走和飞行互不相撞的奥秘,制造出一种具有它们那种功能的设备。那么,天空中的飞行器就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道路上的汽车,就可以恣意的行驶,根本用不着担心撞机和撞车事故的发生。
哇塞,我真的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感到亢奋。遗憾的是,我不是仿生学这方面的专家。否则,我会竭尽全力的去研究制造出这样的一种设备,保障飞行器和汽车行驶的安全。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千万别忘了我,我可是发现这种创意的第一人也!
就写到这里吧,电视里又要演《动物世界》了,题目是《野性非洲》。等看完了,有机会再写给大家看。
(六)母鹿的故事
在非洲平原,有丰盛的水草,斑马、羚羊、鹿等食草动物,在这片丰饶的天然牧场,尽情的享受着鲜美的食物。这个季节,也正是这些食草动物集中生产的季节。之所以如此的集中生产,是因为这个季节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可以在生产后,获得足够的奶水,用以哺育后代。
而这个季节,也正是老虎、狮子、豹、野狗捕猎的最佳时机。因为,它们也需要获得足够的食物,养活自己的后代。而一母鹿可能是为了掩护自己的幼崽,在引开狮子的过程中,被狮子猎杀,只残留被吃剩下一些骨肉。
在被狮子吃剩下的那些骨肉旁边,一只幼鹿不断地用鼻子嗅着那些剩下的骨肉,大大的眼睛里似乎汪着泪水。是的,它嗅出了这堆骨肉就是它的母亲。但是,它还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死的,也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儿。虽然,母亲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但那堆骨肉,仍然散发着母亲独有的气味。许多动物都是靠着身体散发出的气味,来辨别自己的亲人,幼鹿也是如此,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幼鹿就是凭着母亲的气味,坚定地认为,气味在母亲就在。所以,它痴情的守候在母亲的身旁。
它跪在那堆骨肉旁边,就像它母亲活着的时候一样,深情的依偎在母亲的怀抱。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不远处的草丛里,一双双贪婪的眼睛,紧紧的在盯着它,它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它还是个孩子,还需要母乳的喂养。母鹿死了,即使它离开母亲回到鹿群,任何一只母鹿,只要嗅出它身上没有自己孩子的气味,是绝对不会喂养它的。不死在猛兽之口,也得活活饿死。
母鹿与幼鹿的故事,看的我泪水涟涟。母亲真的太伟大,在子女遇到危险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孩子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的母爱啊!而子女对母亲至死不渝的依恋,同样感天动地。
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看出动物和我们人类何等的相似。爱护动物吧,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这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
(七)牛蛙的故事
大旱的季节,一群蝌蚪被困在几近干涸的池塘里。它们焦灼地在只有少量的水里痛苦的挣扎着,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这个池塘距离旁边的河流仅隔一米左右的距离,中间是一块干旱得已经龟裂的有些板结的土地。如果,但靠小蝌蚪们的力量,它们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这场劫难的。
在这关键时刻,一只牛蛙,也就是那些小蝌蚪的爸爸来了。它已经完全料到子女们所处的危险境地,便义无反顾的来到它们的身旁。它审时度势的观察一下周围的地形,然后,面对河流的方向,背靠着子女们的方向。开始用它那粗壮有力的后肢,把已经龟裂板结的土块儿,向双腿的两边推去。但那些土块儿过于坚硬,聪明的牛蛙就用后肢在土块儿上泼些水,以便软化土块儿。聪明的办法,很快使牛蛙得到了回报,掘进的速度明显加快。或许,它心里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