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呤、呤、呤”,急促的铃声像战斗的号角,催促学子们走进教室。
上课啦?
不!这不是平常的讲授课,这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二年级招生考试课。
我又坐在课桌前了。这是我半生中经历的第二次高考。
教室里静悄悄的,听得到学子们的呼吸声。
这是我经历的第二次高考。我又坐在课桌前了。
思绪在流转,往日生活的片段,如河水的波纹,忽而连接,忽而退散。胸中的激情犹如奔腾的江水滚滚向前。
“文化大革命”前,我正青春年少。生活充满了阳光。废寝忘食地读书。那时候家乡还没有电灯,在昏黄的如豆的煤油灯下,似饥似渴地读书。没有书籍,到处借、借、借。搜罗阅读了很多的名著:普希金的诗、巴尔扎克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席勒、拜伦和雪莱的作品也都猎涉。还有那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印度的泰戈尔,苏联的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作品。还买来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研读,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集更是爱不释手。武汉大学的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读了好几遍。
兴趣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文学作品到数理化,从符号到符号。向着作家的方向去发展,向着专家的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