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刘再复先生指出:“忏悔意识正是对‘无罪之罪’与‘共同犯罪’的领悟和体认。贾宝玉正是彻悟到这种罪而最终告别父母之家”。可是,《第四十圈》中没有一个人物有悔罪意识,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说对齐光禄事件担责,这是非常遗憾的。
国家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可以坦诚地表达对生活的不满,但我们不应对生活的神圣背过脸去。我主张小说倡导善的力量,给人灵魂以提升,对人生和世界永葆信心和爱。”叩问灵魂深处的罪意识,才是文学作品深刻的精神内涵。《第四十圈》中的派出所所长查卫东及同学,还有“帮”过他的两位干警的灵魂都没有被触动过,也就是说他们的良知依然没有被唤醒,可叹!
《第四十圈》还有一处缺憾,那就是其中的人民警察形象太糟糕。如小说所描述的:“那个人(人民警察)慢慢地逼近她(牛光荣),从他嘴里冒出的混合着酒精、烟草和其他说不出来的怪味道喷在她脸上,‘现在摆着你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要想保住你自己……不过,为了体现我们的宽大政策,这两条路任你选。怎么样?” 还有“当时你们劳教光荣的时候是怎么说的?难道连你们公安说话也不算话了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种种迹象表明此作在彰显公平正义这一主题内涵方面是大大的失败。再如“‘滚出去!’办案人员怒不可遏,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张鹤天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家里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把他送到省警校,毕业后也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又给分到公安局办公室,跟着局长开车。局长下班后,他召集一群发小在街头喝酒。酒酣耳热之际与邻座发生纠纷,他一啤酒瓶子砸人家头上,把自己的制服砸丢不算,还赔了人家五万块钱……”上述场景、情节、叙述等严重地损害了人民警察形象,那些信念坚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民警察看了此小说后心情如何?福克纳说:“好的小说让人想起人类昔日的光荣、勇气、荣誉、希望、骄傲、自信心、同情心、慈悲心、牺牲精神--藉以鼓舞人心,使人增加忍受苦难的能力。”不言而喻,《第四十圈》称不上是优秀的小说,它并不能提振人民警察的精气神,甚至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著名诗人艾青认为:“任何艺术,从它最根本的意义上说,都是宣传,也只有不叛离‘宣传’,艺术才得到了它的社会价值。”此作发表在《人民文学》2014年第2期头条,紧接着被《小说月报》2014年第4期、《中华文学选刊》2014年第4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4第3期和《小说选刊》2014年第4期转载,足见此作的影响力,其中的人民警察负面形象也会大大地被宣传。
事实上,不仅仅是《第四十圈》中的人民警察形象被歪曲、被解构,现在全国相当多的名家笔下和名篇中的人民警察形象都不怎么好。这些警察要么对群众态度恶劣,恶口粗语;要么胡乱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如池莉的中篇小说《托尔斯泰围巾》中的老扁担(老年农民工)在警察眼里是个愚昧无知、无须尊重的乡下人。老扁担挨打后,“躺在派出所的地上,赤膊上身,仅穿着一条破旧肮脏的大裤衩子,眼睛紧闭,有气无力地呻吟着。”警察却对老扁担没有怜悯之心,反而向“我”抱怨:“一点办法都没有啊!这些乡下人农民工,又没有文化,又不懂法律,就是会耍赖,难缠得很。”“我”则下意识地认为警察在处理问题时无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殴打加恐吓就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