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盈利能力下滑 转型迫在眉睫

作者: 2015-04-12 点击量:

导语:翻阅三家运营商最近三年财报,发现三家运营商的整体盈利能力在持续下滑。

3月19日,中移动公布了2014年度业绩情况,至此电信运营商2014年业绩情况已全部公布。虽然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流量增长均超50%,但营收增长呈下滑趋势、盈利能力下降、用户增长幅度下滑成为目前三大运营商普遍面临的问题。

营收方面,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分别实现6414亿元、3243.9亿元、2846.8亿元收入,合计收入12504.7亿元;净利润方面,三家分别是1093亿元、176.8亿元、120.6亿元,合计净利润1390.4亿元。中移动的营收和净利润在三家总量中分别占比51.3%、78.6%。

中移动一家独大局面没有改变,运营商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下滑,三家运营商去年平均每天赚3.8亿元,较此前两年有所回落。对此,三大运营商均表示,受电信业营改增实施等诸多影响。专家认为,电信业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未来电信业新增用户增长空间还会变窄,三大运营商主要精力会成为经营存量用户,步入“存量竞争”时代。

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翻阅三家运营商最近三年财报,发现三家运营商的整体盈利能力在持续下滑。

运营商公开的历年财报显示,2012年,三家合计净赚1513亿元人民币,每天进账约4.14亿元;2013年三家合计净赚1496亿元,每天进账4.09亿元;2014年三家合计净赚1389亿元,每天进账3.8亿元。

对于盈利能力下滑的原因,中国移动认为,是因国内营改增实施和网间结算标准调整对2014年财务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去年6月份,中国电信业开始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三大基础运营商利润将下降36.5%。

中国联通也在年报中解释称,“2014年是中国电信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一年,受4G发牌、营改增政策实施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竞争更趋复杂,行业收入增速放缓。”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最显著的影响可能还是来自OTT的替代效应,向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语音、视频等多种数据服务,直逼传统业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传统语音、短彩信的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去年三家运营商都在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以中移动为例,去年中移动终端补贴下降28.5%,取道佣金下降7.8%,广告宣传费下降24.6%。

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剪刀差”

虽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利润增幅下滑,但至少是增长的趋势,而2014年中国移动利润居然出现下滑,高达10.2%。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财报上并没有显示中国移动在4G基站上的投入数字,但业界分析中国移动利润下滑是由于大力投入4G建设,成本上升导致。

据悉,2014年年初,中国移动曾表示2014年计划资本开支2252亿元,4G建设占总资本开支比重33%,约750亿元。“中国移动为什么投入那么大在4G?” TMT行业资深分析师曾韬问道,“因为他在拼命还债,还3G欠下的债。”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所有业务之所以都在实现正向增长,是因为两家运营商已经实现了从语音流量向数据流量的转型,之前的负增长和阵痛已经过去。

以中国联通为例,从2011年开始移动业务中,非语音业务收入占比已高达48.7%,2012年非语音业务已经超过了50%,达53.1%。2012年中国联通3G用户月均数据流量已经超过200M。

而中国移动到2014年语音收入仍超50%。“中国移动从收入构成、用户规模以及ARPU值来看都还停留在2G时代。中国移动还处于语音向数据业务转型的阵痛中”曾韬认为。

这意味着,在语音业务受到OTT冲击大幅下降时,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还未跟上增长。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之间出现的巨大剪刀差让中国移动不得不面临利润下滑的事实。

收入增幅下滑

2014年,中移动全年营收6414亿元,净利润1093亿元。和2013年比起来,中移动基本实现营收“保增长”。不过营收增长1.3%相对于2013年的8.3%明显减少,净利润下滑情况也比较显著。2013年,中移动净利润1217亿元,同比下降5.9%,而2014年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到10.2%。

中电信去年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微弱“双增长”。3243.9亿元营收比2013年的3215.8亿元增长0.9%,176.8亿元净利润比2013年的147.5亿元增长0.8%。不过,中电信的“双增长”增速也出现明显下滑,2013年,其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13.6%、17.4%。

中联通实现了利润的增长,其2014年净利润为120.6亿元,同比增长15.9%。不过中联通去年营收出现了下滑,从2950.4亿元降至去年的2846.8亿元,降幅3.5%。中联通也不例外,业绩增速在财报中明显体现出“换挡”,2013年,联通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6.6%,营收增长了18.5%。

从总体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去年营收合计12504.7亿元,净利润合计1390.4亿元。2013年其营收合计12468.2亿元,净利润合计1468.6亿元。三家合计收入同比微弱增长了0.3%,受中移动净利润下滑影响,合计利润下降了5.3%。

工信部《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8149.5亿元,同比增长了16.1%,而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541.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仅增长了3.6%。工信部公布的电信业务收入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据,和运营商营收合计数据有一定差异,不过无论从哪一个数据来看,“电信业务收入”相对于“电信业务总量”增长的“剪刀差”已较为明显。而且,对比2012年、2013年,这个“剪刀差”正在扩大。

"剪刀差"之所以扩大,有一半原因是资费下调,另外主要就是"营改增"。从这个(电信业务总量)角度讲,2014年三大运营商电信业务发展还算健康,但是面临"营改增"或者其他因素的压力也挺大的,这将推动三大运营商加速转型。”付亮分析。

2014年6月1日起,“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正式在电信业开始实施。原本运营商只需缴纳3%的营业税,且税金会抵消经营收入,而实施“营改增”以后,运营商包括语音、网络等业务开始缴纳11%的增值税,互联网、数据等增值服务缴纳6%的增值税,且增值税不再冲抵经营收入。目前,语音业务仍是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而互联网、数据业务则构成了其收入增长的“发动机”。

电信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转型迫在眉睫

在三大运营商的2014年财报中,三大运营商均提到了“存量竞争”,认为市场竞争在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财报中,中国移动称,基础运营商以存量和流量为主的同质竞争进一步加剧,未来竞争主体将趋于多元化,市场格局更为复杂;中国联通表示,未来,传统以用户数量为主的发展空间更窄,发展方式正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中国电信称,国内通信业日趋饱和,市场竞争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今年2月,中电信、中联通获得FDD正式牌照,4G业务开始没有政策上的发展阻碍,业内普遍认为,中移动今年也将继续加大2G、3G用户向4G的转化,4G全面爆发对运营商今年业绩将产生更显著的影响。

中移动在4G业务中先行一步,截至去年年底,中移动4G用户数达到9000万,DOU值(每用户月均流量消费额)达到780M,中电信、中联通的3G、4G用户总量也达到1.19亿户、1.49亿户。3G、4G用户在总体移动用户中占比的提升有助于运营商开展其流量经营转型。

根据工信部数据,2009年3G发牌之初,每个用户平均每月使用的流量只有26.7MB,目前运营商3G、4G用户的DOU值平均已超过205MB,是2009年的7.7倍。

目前,运营商移动话音业务增长已经接近“天花板”,2014年全年通话时长仅增长了1%,不过移动本地语音和长途语音MOU值(平均每个用户每月通话时间)分别同比下降6%、5.4%,短信业务同比也下降了14.4%。收入方面,语音收入在运营商总营收中整体占比50.7%,相比去年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短信业务收入更下降了近15%。

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成为了新的“火车头”。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电信业数据和互联网收入在整体收入中占比已提高至23.5%,这部分收入增长拉动了运营商总体收入增长。

在4G等业务的拉动下,今年的通信业务量还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应该比去年要高。不过,运营商4G步入全面竞争后,预计会导致流量在一定幅度降价,数据收入对业务的拉动也面临挑战。

预计铁塔公司也将构成运营商业绩新的变量,铁塔公司今年将正式步入运营,由于大量基站设备依赖于铁塔,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将不再是自己一家的事。

  1. 独家揭秘微信开发历程的那些事
  2. 我是怎么通过微信做到日收入过3万
  3. 百度、腾讯、360和阿里巴巴4大互联网公
  4. 3D打印技术创业真的能成功吗?
  5. 创业者必看: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遵循行业规范,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2.大部分为网友上传如果有侵权的文章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投稿/投诉:runsly@qq.com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 独家揭秘微信开发历程的那些事

    独家揭秘微信开发历程的那些事

  • 我是怎么通过微信做到日收入过3万

    我是怎么通过微信做到日收入过3万

  • 百度、腾讯、360和阿里巴巴4大互联网公

    百度、腾讯、360和阿里巴巴4大互联网公

  • 3D打印技术创业真的能成功吗?

    3D打印技术创业真的能成功吗?

  • 创业者必看: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疑

    创业者必看: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