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功的创业公司大多是因为创造或抓住了产品的卖点,获得了融资,产品推出后受到了市场追捧,获得成功,最后也许还会被高额收购。但是也有一些创业公司,他们起初都获得了相当规模的投资,最终却失败了,或是无法进入市场,或是在投资无法成功退出:被迫变卖资产、收购价低于投资额等情况。这其中就有不少失败案例是出现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和破裂后的事情,也有不少近期发生的,他们的失败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今天我就借助马海祥博客的平台跟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年获得投资过亿美元的创业失败案例:
1、Better Place
投资方:VantagePoint Capital Partners, Lend Lease Ventures
Better Place公司简介:
2013年5月28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的股价盘中涨超7.27%,首次突破100美元,报104.14美元。这家成立仅 10年、只有两款产品的科技公司,市值已经超过了意大利老牌汽车制造商菲亚特80亿美元的市值,达到110亿美元。但就在特斯拉实现盈利,带动资本市场对电动汽车投资的新一轮追捧时,另一家曾经叱咤风云的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却悄然停止营业,不仅其“改变世界”的梦想没能实现,更引发了人们对“换电模式”的集体哀悼。
在2007年,阿加西 (Shai Agassi) 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创立了Better Place公司,希望能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并让它们更具备实用性,公司获得了来自包括来自通用电气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的共计8.36亿美金的风险投资。Better Place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图景:当你开着电动汽车行驶在公路上,电量降低至临近50%时,它会自动提示需要充电,并用车载GPS系统将你带到最近的Better Place电池屋,在那里用1-2分钟更换电池继续上路。
用户可以成为Better Place会员:每月预购买一定充电量,在此范围内,Better Place就不会再收额外的费用,并会提供导航、网络等全方位服务。Better Place希望通过这种“手机套餐”式的换电模式成为未来电动汽车世界的运营商——无论你购买的是什么品牌电动汽车,它都能够提供电池维护、更换和充电服务。
2008年,Better Place在以色列推出了第一个电池屋,开始了“烧钱之旅”。当时Better Place只有750个司机用户,而建设和维护一个电池屋成本超过一百万美元,更别提高昂的消费者获取成本和企业教育成本。
2012年4月,Better Place发言人Julie Mullins表示,预计到2012年底大约将有8000到1万辆Better Place电动车上路。然而,直到破产前,通过销售而在路上行驶的Better Place电动车只有1400辆。单一的车型可能是无法吸引更多购买者的原因。6年来,Better Place只有由雷诺提供的Fluence ZE这一种车型,也没有其他的汽车厂商加入成为Better Place的合作伙伴。而在作为市场之一的丹麦,当地人更喜欢买大型车而不是Fluence ZE这样的四门小轿车。
马海祥博客点评失败原因:
理论上来看,覆盖非常大的区域(如全欧洲、美国或中国)产生的规模效应能降低运营成本、统一电池标准,实现盈利,因此 Better Place把6年内前后三轮融资得来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购买电池、建设充电和换电站之中,在以色列和丹麦市场,这家公司一共建有1000多个充电站和54个换电站,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且Better Place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抵抗且不提,2010年与公司奇瑞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一款适用于换电解决方案的纯电动车”的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