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原生家庭,并不一定要完整,要有钱,而是要有爱与温暖
“弟弟死了,爸爸对我说,为什么死的不是你?”
这条留言,是我在某平台看到的,留言的女生叙述自己所受到的性别歧视,以及在家庭中遭遇的极其不公平的对待。
看后当时内心意气涌动,很想替这个女生回答那个人渣“爸爸”:其实,最该死的人是你啊,快点下去和弟弟团聚吧。
这个女生出生在一个父母双全还有弟弟的家庭中,家境小康,按常理,是不是也算是一个好的原生家庭,至少在坊间,在某些育儿,家庭砖家的标准里,比父母离异,或者丧母,丧父的残缺家庭里更好,更能产生身心健康的孩子,但,“为什么死的不是你”,假如可以选择的话,这个兽父一定是会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推出去,以此来挽回儿子的生命的。
这个女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在这样的境遇里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偏激狭隘与自卑,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此种历练,会变得更为通达与包容。
衷心希望与祝福,她是后者。
真正好的原生家庭,并不一定要完整,要有钱,而是要有爱与温暖
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为了孩子,我绝不离婚”,“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所以我死忍”,“所有不考虑孩子,而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离婚的父母,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每次我听后都想,是不是你们考虑到自己的利益,甚至,你们是没有找到下家,所以才祭出“为了孩子”这面大旗?貌似“完美”与“完整”的家庭,如果内里一样是残破不堪的,那么,这种自欺欺人的“美好”又有什么意义呢。而真正的“残缺家庭”,也是一样能生长出非常健康,得体的孩子来。
当然,谁也无法否认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但,如果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一出生就被定了终身,觉得自己奋斗一生的天花板,就是别人的起点,于是再也不做努力与修为的话,亦是可耻的。
我们以红楼梦为例,袭人与晴雯都是被卖进府里来做丫鬟的,出生低微,但这两人却在相同的环境里,养成了完全不同的性格,与完全不同的为人处世与命运。
袭人家以我想来应该不是特别贫贱。一开始可能有什么变故,家里穷的没饭吃,就看着女儿还能卖几两银子(儿子因为要传宗接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此下策),把她卖给人家当丫头,一旦家里条件好一点,就想着要赎她回来,过年过节也想着接她回去吃年茶,一家团聚——别说古代,现在还有人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卖了,一辈子不来往的呢——袭人回家后,和哥哥,母亲说话态度来看,自自然然的,有一种饱满的娇憨,能感觉到母亲爱她,哥哥疼她,看到她在贾府的“职场”里发展的那么好,也都替她高兴,这是书里少有的一个其乐融融的小家庭,尽管不够“完整”,尽管也是残缺的。
而袭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并不认为妈妈和哥哥卖了我就心生怨恨,而是觉得作为女儿,不能眼看着自己的亲娘和亲哥哥饿死,我愿意做这样的牺牲。她有一种牺牲精神,愿意对人好(不是还有评家说,后面她和蒋玉菡一起奉养宝玉和宝钗一说吗,个人觉得非常符合袭人的性格),同时,她性格温厚,比较有容量,会以大局为重。
反观晴雯,晴雯确实有很多优点,但她的缺点也实在不少。
作家阿城曾经说过,“做人不要八面玲珑,要六面玲珑,还有两面是刺,用来保护自己”,晴雯别具一格,几乎八面全是刺,八面是刺八面来风,她刺一切她看不惯的人,言辞尖刻,态度嚣张,她好像确实不谄上,但她欺下,打骂上刑样样俱全,拿针扎小丫头之类的行为,让人想起了《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有评家说潘金莲虐打丫头是因为性心理不满足的缘故,那晴雯呢,她又是什么不满足之故?
想来她一个孤女,不记得父母家乡,只有一个窝囊废姑舅哥哥——这个也不知道是哪门子的亲戚,从小被人卖来卖去,最后辗转到了怡红院里当了“副小姐”,享受着豪门级的优渥生活,但内心依然会有一种无法抹去的不安全感,这就让她根本无法做到像袭人一样的温柔和平。要知道,袭人再怎么样都有退路,都有人接她出去团圆。晴雯没有,晴雯无处可去,关于这一点,她比谁都清楚。
这也让我们明白,穷,没有关系,哪怕被卖作婢女也没有关系,总有办法赎身出来。但,倘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的后援,没有人爱你,关心你,惦记你,天天让你一个人在人间仙境一般的怡红院里吃香喝辣的,还有小丫头让你骂,你依然不快乐,你依然感觉无根浮萍一般,无依无靠。
晴雯是可怜的。最可怜的倒不是她的身世(书中比她更可怜的女子都有),她可怜的是她没有人教,林黛玉也是孤女,她还有外祖母的教导与薛宝钗的提点。但晴雯没有,没有人教导过晴雯为人处世,同时,按某红学家的说法,她其实是一个普通人,她不识字,没有文化,于是,她就做不到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
她任性,她骄纵,她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完全是一个“野孩子”的做派,作为她“老板”的贾宝玉,更是对她放任自流,不要说打她骂她,连重话都不敢说她一句,但凡说一句,后面她就有十句等着你,她比你还凶,还有理,所以宝玉说她,“你的性子惯的是越发娇了”——谁惯的呢,还不是你?而,一个被男人和她自己惯坏的女人,大家试想一下,谁吃得消和她相处?
所有喜欢晴雯,贬低袭人(认为袭人是告密者,王夫人是残害少女的刽子手,关于这个问题,将来会独立成文论述)的人,我们应该分清一点,就是得分清“日常审美”与“艺术审美”之间的区别。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晴雯这样的性格,确实会让人很多人欣赏,但,我们一旦把晴雯移植到我们身边,比如移植到我们公司,作为一个“日常审美”的对象,比如,她是总公司总经理(或者董事长)空降下来的人物,身穿黄马褂有恃无恐,平时什么活儿都不干,发工资和奖金时她却要拿的最多,对待下属从来没有好脸儿,动不动就说“我开除你,炒你鱿鱼”,你稍微做错一点小事儿,她拿针戳烂你的嘴,或者骂得你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就这么一个人,她一旦被开除了被炒鱿鱼了,作为下属,你难道不觉得这是大快人心的吗,她开除后过了两天生病死了,你会认为开除她的那个人是杀人凶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