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水灾。先秦至北宋,以彭城为中心的淮海地区众水归淮,土地肥沃,是沿海经济带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但自12世纪中叶以后黄河从徐州夺泗入淮,至清咸丰五年(1855)改流大清河由山东利津入渤海,流经徐州市域757年,其间因决口和泛滥而引发洪涝灾害一百多次,该区域逐渐成为水旱灾害频发、盐碱化发育、中低产田广布的自然环境脆弱区域,许多文化遗存也因此消失。上个世纪末,徐州市发现的“城下城”,就是因水灾淹没所致。
频发的战事和水灾严重地破坏了徐州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导致人口流徙、城市毁坏、社会混乱等,人民饱受其害,造成“所到之处,饿殍盈野,村落成墟”的惨状,成为旧时徐州由繁华走向没落的重要因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部徐州历史,既是人文荟萃的创造史,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史,也是刀光剑影的争雄史,是大河横流的苦难史。历史是极为宝贵的教科书,它记载着辉煌与苦难,浓缩着经验和教训,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启示。徐州人珍重历史,所以对现在更加珍惜,对未来更加期待!
现在的徐州:跨越发展 华丽转身
解放初的徐州饱经战火、百废待兴,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不足5000万元,城区仅有一条几千米长的柏油马路。就这样,古老而又年轻的徐州,在满怀梦想的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下,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徐州发展的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改革开放30年,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了78.5倍,自1990年起GDP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抓住江苏省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对接江苏沿海大开发、进入高铁时代等战略机遇,全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开创了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去年全市GDP401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8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32位。在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的同时,城市面积大幅拓展,生态面貌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昔日落后的老徐州实现了华丽转身。
第一,徐州已经成为国务院确定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大约1.2亿,包括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连云港、宿迁、济宁、枣庄、商丘、淮北等20个地级市。在淮海经济区中,徐州既是地理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功能中心,城市和经济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既是唯一一个GDP突破四千亿、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接近400亿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兼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放航空口岸的城市。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徐州市给予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即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为徐州在更高层次上规划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徐州城市辐射半径已超过150公里,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接、产业互动融合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对周边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第二,徐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据史料记载,秦朝时期徐州就有八条车马大道通往四周政治经济都会;元明清时每年经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北上粮船12000多艘,运量400万石。今天的徐州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化交通格局,交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作为铁路枢纽,主要是京沪、陇海两大干线铁路在此相交,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徐州与我国几大经济板块的时空距离,至北京、上海、西安三大经济中心城市只需2.5小时左右的车程,至南京、合肥、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只需1小时左右的车程;作为公路枢纽,连霍、京福、京沪三条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在此交汇;作为内河水运枢纽,京杭运河傍城而过,正在建设的京杭运河徐州亿吨大港将成为集物流、仓储、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航空口岸,徐州观音机场是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大型干线机场,已开通20多条内地航线和香港、台湾、泰国航线。
第三,徐州被列为江苏三大都市圈和四个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徐州的发展,将徐州和南京、苏州、无锡并列作为全省四个特大城市,进行重点规划建设。省“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徐州都市圈建设,发挥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徐州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的龙头和带动作用,推进沿东陇海线城镇带建设。去年省委、省政府又对徐州提出了“通过徐州加快发展带动苏北加快振兴、通过徐州加快全面小康步伐带动苏北小康建设进程,在全省科学发展中争先,在苏北跨越发展中领先,在苏北全面小康建设中率先”的目标定位,对徐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寄予厚望。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徐州市区面积扩大到303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超400平方公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近10倍;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和高铁站区建设全面展开,5个中等城市和30个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了组团开发、衔接有序的城市格局,城市化率达56.7%,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第四,徐州是老工业基地和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徐州是江苏省唯一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有将近130年的历史,建国初期有“百里煤海”之称。建国后国家在徐州布点建设煤炭、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工业,使徐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60年代中期徐州重工业占全省比重达到五分之一左右。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以链条延伸、层次提升、节能减排、集聚集约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煤盐化工等六大工业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商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规模过千亿,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五年来均增长70%以上。全市超百亿元企业达9家,徐工集团整体实力跻身全球同行业第5位,中能硅业多晶硅产量居世界第一,徐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和华东重要的新能源中心,荣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