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他成功的创立了一家公司,而且还在迅速发展,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我向他询问过去几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在创业之前,他把管理看成“创可贴”,用来弥补组织设计上和公司正常运营上的错误,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意识到,管理是公司建设的唯一途径。
而他接下来所说的,更令我久久无法忘怀,他说:公司管理也有软件工程领域所说的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在工程领域,同一个问题总是有无数个解决方法,一般来说,工程师们利用设计模式来提升工作质量,通过标准化的做事方式来促进团队沟通,从而加速公司发展。
管理团队的方法有无数种,但有些方法在影响力,激励作用等方面显然更优,和工程师们一样,经理们也创造了一系列设计模式,从中发现最佳方法(best practice)。
对于工程师出身的人来说,学习管理方面知识的机会很少,我也是在担任助理产品经理时,由于每两周都要向上层汇报才第一次有所耳闻,这些最佳方法可以给管理者一个很好的思维模型,让他们一点点变得更好,以下便是我总结的两个创业公司的管理方法,在此,我就借助马海祥博客的平台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情境管理法
在创业公司中,马海祥觉得管理者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励员工去完成公司的目标,每位员工工作的动力会随着时间变化,这意味着管理者的做事风格和制定的目标需要对这些变化有所回应。
同一种管理风格不一定对每位员工或某位员工的不同的职业阶段都适用,换句话说,不同的情境下有效管理的含义也不同。
总体来看,其情境主要有四种:如上图所示,横轴表示员工技能水平,竖轴表示员工工作动力,离原点越远表示越高,每一个圆表示一种情境。
1、动力低,水平低
这个情境很简单,它表示员工没有处在合适的岗位上,或者不知道如何在公司里起到有效的作用,这时公司和员工差不多就该分道扬镳了。
2、动力高,水平低
这是员工被聘用或者升职之后最常见的情境,这时他们往往充满激情,但却不了解公司情况,公司文化或者不清楚具体的工作内容。
这种情境下最佳的管理方法是微观管理(Micromanagement),将员工的动力转化为技能,从而使员工的工作更加高效并感到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