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推动万兴科技此次大涨的主力仍是游资,期间多家营业部席位如长江证券(000783,股吧)惠州下埔路营业部、中投证券南京太平南路营业部、中泰证券深圳欢乐海岸营业部等接力出入买卖席位。期间,公司曾两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风险提示公告,强调当前的高市盈率、低增长率问题,提醒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不过,这未能阻挡游资炒作热情。于是,公司昨晚宣布停牌核查。
此外,今年2月下旬才上市的泰永长征昨日也发布了停牌核查公告。该股在上市后第7个交易日打开涨停,不过当天收盘仍然涨停,此后又出现连续三涨停。泰永长征表示,因上市至今涨幅较大,将于3月9日开市起停牌。
昨日晚间,老牌次新股人气龙头贵州燃气也因短期涨幅过大、换手率过高,再度发布异动公告。贵州燃气指出,公司不存在应当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当前股价脱离基本面,风险较大,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概念炒作风险,理性投资。此外,同日还有海得控制(002184,股吧)、联明股份(603006,股吧)、千山药机(300216,股吧)、今飞凯达等多家公司联袂发布股价异动及风险提示公告。
随着万兴科技、泰永长征停牌核查,贵州燃气再发风险提示,近期次新股概念炒作会降温吗?
富士康股份登陆A股 创最快IPO纪录
3月8日晚间,证监会披露富士康股份顺利过会。带着新经济“独角兽”光环的富士康股份,用36天时间走过了普通公司两年时间要走的路。
据报道,富士康股份获得发审委全票通过。分析认为,富士康股份有望在3月12号前后就能拿到批文,3月底能够挂牌登陆交易所。在监管层表态引入独角兽公司、新经济企业的背景下,富士康股份走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史上最快IPO之路。
今年是鸿海赴大陆投资的第30年,顺利在A股IPO又让鸿海在大陆资本市场有了新的开始。尽管初次在A股亮相,鸿海系在资本市场已经星罗密布。依托代工业务的母体,通过对旗下数百家公司不断分拆合并,鸿海系已有10余家子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也尝到了资本市场的甜头。
鸿海架构:一艘航母
掌控600多家公司
简单回顾鸿海的发展历程,1974年郭台铭以约人民币7.5万元创立“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黑白电视机旋钮,后来逐渐拓展到电脑连接线业务,1982年更名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至1988年,鸿海年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亿元,并正式进入大陆市场。经过30年的经营,目前鸿海在大陆有14个产业园区,其在2016年进出口总额已经占到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3.6%。
1991年,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海精密)在台湾交易所上市,通过这一最上层的公司,鸿海精密像一艘航母掌控了整个鸿海系的公司。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鸿海精密总资产达到6059亿人民币,最新市值约3300亿元。
对于鸿海,大部分人对它的了解就是在内地拥有百万员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事实上,“富士康科技集团”是鸿海在大陆投资产业的笼统概念,它不是单独法人,也没有进行工商注册。鸿海精密最重要的商标就是Foxconn,后来在大陆设厂的时候,被译作“富士康”。2008年开始,鸿海在大陆投资所有业务的控制权主要通过注册在香港的子公司控制,这些公司包括China Galaxy(中坚公司)、Foxconn (Far East)、Fair Pacific等等。
观察整个鸿海系版图,大陆业务是其重中之重。据鸿海精密2016年年报,鸿海精密旗下有19大板块,旗下公司实体多达600多家。在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列出了160多家重要参股公司。财报显示,鸿海精密通过21家一级子公司又对外投资160余家公司。其中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地区再投资或参股的大陆企业有123家;在台湾地区、日本、新加坡、开曼群岛、维京群岛等地总共投资或参股40余家公司。
此次分拆上市的富士康股份,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后者在2007年于香港成立,鸿海精密间接持有其100%股权。根据富士康股份的招股书,该次IPO富士康股份全资及控股境内子公司共31家,全资及控股境外子公司共 29 家,员工数约27万人。
招股书披露,富士康股份从鸿海精密及其子公司受让49项商标、被许可使用“富士康”、“Foxconn”两项商标(包括其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别商品注册的情形合计353项);受让正在办理变更手续的2771项专利权和1009项专利申请权;受让15项软件著作权。
与此同时,富士康股份的关联交易体量也相对较大。2015-2017年,富士康股份向关联方采购商品的金额分别约为263.7亿元、222.6亿元、231.6亿元,所幸比例从10.81%逐步下降到7.29%;向关联方销售商品的金额分别约为782.4亿元、696.2亿元、433.1亿元,占比从28.75%逐步下降到12.27%。
据鸿海精密2016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总资产达5547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而同期富士康股份的总资产则为1357亿元,员工总数仅为26.9万人。也就是说,此次上市主体仅是郭台铭事业王国的约四分之一。
富士康股份的控股股东中坚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81家下属公司,并在招股书中披露了34家主要公司,其中多家为鸿海在大陆为苹果代工的主力公司,这部分业务仍没有上市。
已有10余家公司上市
郭台铭在2013年公开表示过有关分拆上市的计划,当时鸿海根据业务线分为12个次集团(目前为13个),按照当时规划,每个次集团拆分3到5家上市公司,并希望以此实现收入增长。
2015年6月25日,鸿海召开股东大会,郭台铭在会上表示:“鸿海在大陆的业务有可能在未来3到5年内分拆登陆沪深股市,拆分上市的一大直接利好就是提升鸿海的整体市值,集团用航空母舰带领着战斗舰,3年到5年会有收成。”
顺利过会的富士康股份将成为鸿海在A股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平台。但是,鸿海系分拆“小金鸡”上市的步子一直在继续。算上富士康股份以及鸿海精密,鸿海系已经至少10家公司挂牌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鸿海系已至少有7家公司在台湾交易所上市,如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产品的ODM公司鸿准(2354.TW);主营业务为连接器、能源模组的正崴(2392.TW);主营业务为无线网络设备制造的建汉科技(3062.TW);从事面板业务的群创光电(3481.TW);主营业务为电视机构件的乙盛-KY(5243.TW),主营业务为自动化及机器人(300024,股吧)产品的桦汉科技(6414.TW);2015年挂牌的讯芯科技(6451.TW)。截至3月8日,此7家鸿海系上市公司总市值约72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