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7
这部电影获得了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采访政治家、记者和金融行业领袖后,导演查尔斯还原了美国金融改革的历史场景。通过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具体人物和事件的再现,犀利地解释了危机产生的原因。
电影的结构很巧妙,通过深入浅出的演绎,一些晦涩的经济专业术语也变得通俗易懂。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多国陷入金融危机,损失高达20万亿美元,数以百万计人加入失业大军,甚至丧失家园……本片通过详尽的资料搜集,追访全球金融业界猛人、政客、财经记者,披露金融大鳄的崛兴之路,公开业内和学界贪污腐败的政策背后的惊人真相。
整部影片几乎就是一篇经济学论文,加上导语一共分成了六个部分。
导语说的是冰岛政府破产的经过和深层次原因。导演把矛头指向了美国投资者、借贷市场和金融衍生品。
导语之后的第一部分叫“怎么搞成这样”,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为我们梳理历史上的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华尔街大鳄们对美国白宫和国会的“入侵”。让我们明白,经济危机产生的基础是经济、法律和政治“三位一体”的。而并不是所谓的“偶然”的危机。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叫做“泡沫”和“危机”。情节紧接前一部分。讲述了在这种大环境和人们的私欲下,全球经济是如何产生泡沫并进而演化成危机的。泡沫的产生并没有使全球的工业产生质的进步,因为这些泡沫全是从“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和“贷款及次贷”中产生的。所以,在泡沫和危机中致富的,都是一些所谓金融大鳄。虽然在危机产生后,很多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采取了种种救市的措施,但是这些救市的资金还是杯水车薪,并注入了少部分人的口袋。
第四部分叫做“责任”,说的是谁应该为金融危机买单的问题。实际上,金融危机并不是少部分人的破坏性结果,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坏疽。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市场出了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实际上,金融危机的最终受害者还是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者。影片甚至给了中国的农民工诸多镜头,告诉世人他们才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最后一部分叫做“情况有多糟”,告诉了我们经济危机的规模、破坏性和难以修复的程度。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很多。
在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导演给影片按上了一个励志的结束语,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奋斗的东西,而镜头也带有讽刺性地落在了自由女神像上。
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巧妙地通过一个混混职位高升进而破坏规章政策的故事展开。这是第一部调查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电影业倒没受什么影响:金融危机使人们迫切需要娱乐和消遣,以致于影院爆满。
豆瓣评分:8.4
美国有一条大名鼎鼎的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中心。电影《华尔街》,就取材于华尔街上那些翻雨覆雨尔虞我诈的故事。从这部电影中,你会学到很多股市的知识,也会了解到大亨们操纵股市的技巧。
豆瓣评分:8.3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关于这场危机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甚多,从表现过程到阐释缘由,进而深入剖析的,角度多样。不过整体看,大都是以一种“上帝视角”俯瞰,典型的如《大而不倒》,从多个角度展现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
本片改编自迈克尔·路易斯2010年的同名书籍,讲述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华尔街的4个投资鬼才看穿了泡沫,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
这部电影中包含大量的金融原理,有评价说这既是一堂信息量密集的金融课,也是一出后现代闹剧,“就像是一边读着凯恩斯,一边骑着摩托车在跳火圈”。
豆瓣评分:7.8
该片讲述了一出充满贪婪、背叛、尔虞我诈和高风险赌注的华尔街风云。
根据布莱恩.巴勒和约翰.海勒撰写的《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中文译名:《门口的野蛮人:RJR纳贝斯克的陨落》改编。
描写了1988年美国第二大烟草公司RJR融资收购饼干生产商Nabisco的交易。即使如今看来,这笔总额达250亿美元的收购也十分惊人,不禁让人对有关人物的行动产生 疑虑。当时,这也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收购资金。而1989年美国Kohlberg KravisRoberts 公司又以314亿美元的价格刷新了此纪录,其收购对象就是RJR Nabisco公司。
豆瓣评分: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