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3、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
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26岁营销总监写的一封辞职信》相关介绍),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
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三、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准备:
1、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
所以,马海祥建议你要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客户,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