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是曹操殺的嗎?曹操殺華佗的真相是什麽?曹操與華佗有什麽恩怨?有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可能都知道,曹操殺華佗是因爲當時華佗需要開腦治療曹操的頭痛,而生性多疑的曹操卻以爲華佗借機殺自己而先把華佗殺了。曹操爲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
後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将華佗請來爲他看病。華佗認爲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爲華佗是要借機殺他,爲關羽報仇,于是命令左右将華佗收監拷問,緻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華佗本爲“士人”,入仕爲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從醫僅是“業餘愛好”。
在中國古代社會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而優則仕”是卸嘧x書人的信條。華佗所生活的東漢時期,社會上讀書做官的熱潮已經達到頂點,公卿大多數是熟悉經術者,漢順帝時太學生多達3萬人,學儒讀經成爲社會風尚,而醫藥技術雖爲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卻爲士大夫所輕視,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名醫棄醫從政的例子很多。這種社會風尚不能不對華佗有所影響。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遊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徐少宓奈恼抡J爲,同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入仕做官也是華佗的人生目标,從醫隻是他的“業餘愛好”。
但是,該書還記載,沛國相陳珪薦舉華佗爲孝廉,太尉黃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這又是爲什麽呢?林振清在文章中指出,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華佗才氣大,頗自負,認爲陳珪、黃琬薦舉的官職都不大,不肯爲之。二是他已經迷戀上醫學,不願爲此小官而抛棄所喜好的醫學。走上從醫道路後,華佗深以爲恥,經常後悔,時刻等待入仕爲官的機遇。《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該書的《方技傳》中寫道,“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一語道破了華佗走上從醫道路以後的心态。在行醫的過程中,華佗深深地感到醫生地位的低下。他的醫術是高明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請他看病的高官權貴越來越多。在跟這些高官權貴的接觸過程中,華佗的失落感更加強烈,性格也變得乖戾了,難以與人相處,因此,範晔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毫不客氣地說他“爲人性惡,難得意”。在後悔和自責的同時,他在等待入仕爲官的機遇的再度降臨。利用爲曹操治病的機會,兩度要挾,意圖求取官爵。
曹操請華佗爲他治療“頭風”頑症,華佗用針紮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國志》對此的記載是,“佗針鬲,随手而差。”後來,随着政務和軍務的日益繁忙,曹操的“頭風”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讓華佗專門爲他治療“頭風”病。華佗說:“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是說,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難徹底治好,即使長期治療,也隻能苟延歲月。曹操的病果真那麽嚴重了嗎?
據中醫界人士講,“頭風”病确實比較頑固,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想要徹底治愈确實很困難,華佗雖爲神醫,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說即使“恒事攻治”,也隻能苟延歲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聳聽了,很明顯有要挾的成分在内。
在文章中,林振清認爲,華佗正是想利用爲曹操治病的機會,以醫術爲手段,要挾曹操給他官爵。曹操後來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說,華佗能治好這病,他爲我治病,想借此擡高自己的身價。這說明曹操當時是明白華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沒有立即滿足華佗的要求。于是,華佗便以收到家書,想回家小住幾天爲借口,請假回家,到家後又托辭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對曹操進行再度要挾。曹操依照漢律,以“欺騙罪”和“不從征召罪”判處華佗死刑,華佗服罪伏誅。
據《三國志》記載,華佗回家後,曹操曾經多次寫信催他回來,還曾命令郡縣官員将華佗遣送回來,但是華佗還是不肯回來。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華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賜給四十斛小豆,并放寬期限;如果華佗說謊,就拘捕押送他回來。于是華佗就被交付許縣監獄,審訊後本人認罪。荀彧替華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将華佗給處死了。
曹操殺華佗是不是一時意氣用事呢?判處華佗死刑有法律依據嗎?
曹操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在曆史上以“動以王法從事”著稱。無論是理政還是治軍乃至齊家、誡子,曹操都以漢律爲基本準則。徐少逶谖恼轮兄赋觯勒諠h律的規定,華佗犯了兩宗罪:一是欺騙罪,二是不從征召罪。主要是後者。漢律中有“大不敬”罪,對“虧禮廢節”之犯者要處以重刑,《漢書·申屠嘉傳》便載有人“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的案例。“大不敬”的具體内容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華佗所犯之罪。
华佗是曹操杀的吗?曹操杀华佗的真相是什么?曹操与华佗有什么恩怨?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知道,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当时华佗需要开脑治疗曹操的头痛,而生性多疑的曹操却以为华佗借机杀自己而先把华佗杀了。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华佗本为“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徐少锦的文章认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