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千古名帝--秦始皇,雖然在位時間并不長,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響,赢得後人的好評。但是,就有着這樣的一件事情,曆經2000多年遭到後人的唾罵,甚至稱之爲暴君。其原因就是實行“焚書坑儒”的措施。
關于這次的“焚書坑儒”事件,直接發生原因就在于當初的分封和郡縣制度。當時秦始皇平掃天下,在政治,經濟領域上實行改革,但這一切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統一之前,就在要不要分封諸侯的問題上發生了争執。
但也有人堅持“封國土,建諸侯”制度。于是秦始皇力排争議采取了李斯等人的話,實行了郡縣制度。但是仍然有多人不同意這樣做,他們是希望秦始皇能夠按照先王的做法。他們認爲春秋戰國之所以戰亂不停,就是因爲分封造成的後果。隻有廢黜分封的制度才能免受戰亂。
可是秦始皇不聽勸阻,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家的治國之路,在很多事情上抑古尊今。于是就激發了這批知識分子的極爲不滿甚至發起诋毀,于是開始對秦始皇頒布的相關指令進行指責和攻擊。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聽信小人的話,采取了“焚書坑儒”這樣一個極端的手段。卸嘀R分子在此次措施中遭到坑殺,大量的圖書也被燒成灰燼。這樣的措施其結果摧毀了許多文化寶典,毀滅了先秦寶貴文化,更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災難。
焚書坑儒燒了多少書
千古名帝--秦始皇,爲了實現大一統的社會,做了許多留名千史的事情。但是,就有着這樣的一件事情,曆經2000多年遭到後人的唾罵,甚至将他稱之爲暴君。其原因就是實行“焚書坑儒”的措施。
“焚書坑儒”這一事件中到底燒了多少書,卻無人知曉。但是清楚的是,當時秦朝的統治對人民的刑罰殘酷,剝削嚴重。當然在思想上面也是嚴格禁锢的。對于“焚書坑儒”這件事是秦始皇在意識形态領域對有不同意見的有士之人所進行的殘酷鎮壓。在一次宴會上,始皇很是高興,可有一個思想固執的人叫做淳于越的,本是齊國人。他當時就當場批評周青臣是阿谀奉迎的人。緊接着他又批評了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度以及郡縣制的舉措。又舉列說,如果有大臣發生篡權的事情,始皇是沒有辦法救自己的。随後他譏諷到始皇不遵循古道,政治是不能長久的。丞相李斯當場與他反駁,斥責淳于越是愚蠢的儒士,還譴責儒士們口是心非。他認爲朝廷上有儒士們的存在對當今的朝政是有危險的,于是強烈建議秦始皇打擊他們的活動,還提出焚書的建議。在李斯的一席話下,秦始皇批準并實行了這個建議,于是就出現了史上的“焚書坑儒”事件。
關于此次焚書的數目并無人知曉,但關于書目的大緻範圍确定是:第一、史書除了《秦記》以外的所有相關的六國史全部燒掉。第二、《詩》、《書》、百家語除了博士官收藏的以外,有關其他人寫的藏書都要集中到郡部那裏,由郡守等人相互監督燒掉;第三、有《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爲城旦;第四、有關醫藥、占蔔、種樹等書不在焚燒範圍裏面;
焚書坑儒爲什麽沒有毀滅文化
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實行郡縣制度。不在繼承像戰國時期一樣分封自己的帝國,而是将這些國家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劃分爲36個郡縣,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之一政治。
一次宴會上部分大臣斥責秦始皇不遵循古道,大怒。于是在聽從大臣李斯的建議後,實行焚燒儒家書籍的的指令,便出現了曆史上的“焚書”一事。一年之後,有兩個書生本來任命給秦始皇煉就長生不老的丹藥,後來他們認爲秦始皇貪欲念很強,吃了藥也是浪費時間,于是就豁然請辭。秦始皇得知後大怒,又想到每次都在書生手裏求不到仙藥,于是下令将國内多達四百左右數量的方術之士和書生統統活埋,便出現了曆史上著名的“坑儒”。
不久之後,國内四處起義,出現了反秦高潮,秦朝逐漸滅亡了。漢朝建立後,那些在秦朝政治中受到邊緣化的書生,因爲受到文化重建的影響,又回到了政治中心。後來漢武帝在位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才得以站在正統的地位。
從古至今,文化是一個民族恒定的一個支撐點,與政治經濟相互作用。所以在中國曆史的國度裏,一個統一的政治就需要從文化當中尋找并獲得自身自由。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表現正是體現了對自己的統治經不起文化的質疑。在漢武帝統治時期,也正是自身統治需要文化作爲支撐。所以上下幾千年以來,政治于文化相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