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是“龍興之地”,根基穩固
永樂帝認爲,北平風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夢,而南京有鬼魂犯駕,風水對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經營20多年,基礎深厚,而南京則遍布前朝遺民,人心不穩,所以,還是回大本營北平爲好。
2、北京是雄險之區,位置重要
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裏,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盏弁跞f世之都也”。當時的故元勢力,“控弦之士,不下百萬”,嚴重威脅明朝北方安全。都城設在北京,“天子守國門”,利于北邊防務。
3、北京是居中之地,交通便利
古代交通不便,四方入貢,道裏均勻,爲聯通九州八方,都城位置宜居天下之中。盛明疆土,北到黑龍江入海口和庫頁島(今薩哈林島),南達曾母暗沙,北京的地理位置,約略南北居中。那時候沒有汽車、飛機、高鐵,交通主要靠陸吆退——京杭大吆迂炌ê:印ⅫS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條大江河,北京則爲這條大吆拥钠瘘c。
4、北京是帝王之都,積澱豐厚
北京自遼南京、金中都,到元大都,作爲帝都,已綿延400多年。北京曆史文化積澱豐厚,有大氣象,有帝王氣。所以,永樂帝遷都北京,從當時或從後來看,都是正确、重大的決策。
定都,對于一個政權、一個君王來說,是一件頭等大事。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成了氣候,要決定都城,在鳳陽、金陵(今南京)、開封、洛陽、西安、北平(今北京)之間猶豫不決。一天,他讓群臣寫詩表示自己的意見。儒士鄧伯言獻詩說:“鳌足立四極,鍾山一蟠龍。”這詩契合了朱元璋定都金陵的意向。朱元璋在金銮殿上拍案高聲朗讀這首詩,鄧伯言誤認爲皇帝震怒,自己小命完了,當堂吓得昏死,被擡出東華門時才蘇醒過來。
遷都,也同樣是驚心動魄的。曆來遷都,都極艱難,前朝經驗,曆曆在目。北魏孝文帝以争戰爲名,脅迫貴族從大同遷都洛陽;金海陵王也是毀掉上京(今哈爾濱市阿城區),逼迫貴族遷到中都(今北京);努爾哈赤從遼陽遷都沈陽,八大貝勒反對,他獨自行動,諸貝勒們看老爺子走了,也隻好跟着走。
從決意遷都北平,到正式定都北京,經過了18年。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下诏以北平爲北京;永樂四年(1406年)閏七月,朱棣诏建北京宮殿;永樂七年(1409年)以後,朱棣多次北巡,長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國。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爾後,朱棣下诏: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爲京師,正式遷都北京,舉行慶賀大典。從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開始,北京繼元大都之後,再次成爲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元、明、清三代,是全中國的政治中心,而今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5.抑制南人,平衡南北雙方實力
朱棣打進南京是殺了不少的人,但是在朝堂之上還有很多南方派系的官僚,如果長此居于南方,必然導緻派系勢力的做大,因此遷都北平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擊南方派的氣焰,平衡派系勢力。
6.朱棣尚武,遷都北京有利威懾蒙古
朱棣尚武很多都知道,但是到底朱棣是多尚武呢?
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派出大将朱能出征安南(今越南),滅胡氏,改安南爲布政司。
朱棣放棄太祖戰略防禦戰術,變守爲攻,主動打擊蒙古,分别與永樂八年(1410年),十二年(1414年),二十年(1422年),二十一年(1423年),二十二年(1424年),五次出征漠北,打的蒙古人不敢進犯。最後于永樂二十二年駕崩于榆木川的行軍大營裏。
7.靖難之役使朱棣失去南方民心
“靖難之役”是叔叔造侄子的反,和玄武門之變無異。爲了鞏固地位,朱棣在打下南京後對建文帝的大臣進行殘酷的屠殺,是謂“瓜蔓抄”,同事嘉獎“靖難”功臣。這樣的屠殺與封賞雖然震懾了建文帝的人,同時也失去了南方士族的擁戴。加上常年在北平生活,不适應南京的生活。建文帝也随時可能回來,自己随時可能會完蛋,同事北方蒙古還不老實,這一切的一切都促使朱棣盡快遷都回到熟悉的北方。
1、北京是“龙兴之地”,根基稳固
永乐帝认为,北平风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梦,而南京有鬼魂犯驾,风水对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基础深厚,而南京则遍布前朝遗民,人心不稳,所以,还是回大本营北平为好。
2、北京是雄险之区,位置重要
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当时的故元势力,“控弦之士,不下百万”,严重威胁明朝北方安全。都城设在北京,“天子守国门”,利于北边防务。
3、北京是居中之地,交通便利
古代交通不便,四方入贡,道里均匀,为联通九州八方,都城位置宜居天下之中。盛明疆土,北到黑龙江入海口和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南达曾母暗沙,北京的地理位置,约略南北居中。那时候没有汽车、飞机、高铁,交通主要靠陆运和水运——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大江河,北京则为这条大运河的起点。
4、北京是帝王之都,积淀丰厚
北京自辽南京、金中都,到元大都,作为帝都,已绵延400多年。北京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有大气象,有帝王气。所以,永乐帝迁都北京,从当时或从后来看,都是正确、重大的决策。
定都,对于一个政权、一个君王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成了气候,要决定都城,在凤阳、金陵(今南京)、开封、洛阳、西安、北平(今北京)之间犹豫不决。一天,他让群臣写诗表示自己的意见。儒士邓伯言献诗说:“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这诗契合了朱元璋定都金陵的意向。朱元璋在金銮殿上拍案高声朗读这首诗,邓伯言误认为皇帝震怒,自己小命完了,当堂吓得昏死,被抬出东华门时才苏醒过来。
迁都,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历来迁都,都极艰难,前朝经验,历历在目。北魏孝文帝以争战为名,胁迫贵族从大同迁都洛阳;金海陵王也是毁掉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逼迫贵族迁到中都(今北京);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八大贝勒反对,他独自行动,诸贝勒们看老爷子走了,也只好跟着走。
从决意迁都北平,到正式定都北京,经过了18年。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闰七月,朱棣诏建北京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朱棣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尔后,朱棣下诏: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举行庆贺大典。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开始,北京继元大都之后,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元、明、清三代,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今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5.抑制南人,平衡南北双方实力
朱棣打进南京是杀了不少的人,但是在朝堂之上还有很多南方派系的官僚,如果长此居于南方,必然导致派系势力的做大,因此迁都北平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打击南方派的气焰,平衡派系势力。
6.朱棣尚武,迁都北京有利威慑蒙古
朱棣尚武很多都知道,但是到底朱棣是多尚武呢?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派出大将朱能出征安南(今越南),灭胡氏,改安南为布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