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er的学生在毕业季项目里充分挖掘自身兴趣。有的在周末累计把自己关在车库里100多个小时,制作出了一台3D打印机;有的为自己的伤痛感到烦恼,因此研究瑜伽,并记录身体与心灵被疗愈的全过程; 有的感兴趣日本禅宗文化,在大量知识搜索后,向学校请假两周,飞去京都的寺庙体验禅宗;还有的去非洲的海峡,帆船出海…… 每位学生都依照自己的兴趣,在毕业季项目的一年中,锻炼了探索、实践、合作、坚毅等综合素质;并且在此过程中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世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非常赋能的项目,帮助学生从0到1实现梦想,赋予学生自信与内在动力。在展出完成后,有位学生脸色苍白地流着泪说“展出的头一天晚上我熬了个通宵,曾经有好几个晚上我都难以入睡,感觉这事儿好像永远都完不成了……导师一直在像教练那样鼓励我,启发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我把一年的心血讲给你们听,听到你们的掌声和肯定……我完成了一件我以为做不到的事。”
与此同时,对于Parker的教育方式也存在一些担忧的声音。比如,其创始团队成员之一John Stadler表示,学生也许没有接受足够严格的数学学习。学生每周只上四次科学与数学课,并且课程形式往往为项目式学习,内容是完成科学探索,而数学只在需要测量、计算的时候出现,深度不足。但John进一步想到,Parker的毕业生不乏有成为科学领域的博士的,那是需要非常强的数学能力才可以完成的学位,因此,也许对中学阶段而言,Parker学生的数学程度足以为高等教育做好铺垫。
也有其他存在顾虑的声音:平时不被打分的学生,是否会在标准化考试上表现欠佳?学校在每周三花大量时间做校园社区建设活动,这样的时间与教学资源分配合理吗?是否应当用学业项目替代社区活动时间?习惯了家庭般校园文化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否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Parker的教育方式有多大可能复制到其他国家?
挑战传统模式的理念在引起兴奋的同时也引发担忧,而项目在落地执行过程中也受到政策、资源等多方条件制约。Parker模式的价值更多在于提供一种教育创新的可能性与参考。
作为公立学校,Parker的学费全免,只招收麻省本州学生。
笔者在Parker学校观察学习六周,每天从上学到放学,观察咨询小组、不同年段的跨学科学习,旁听课程、追踪毕业季项目等。与此同时,笔者还采访了学科主管、教学主管、人文艺术教师、数学科学教师、西班牙语教师、情绪与特殊学习支持顾问、升学顾问、学生等。文章素材系第一手资料。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专注教育创新,邮箱zishuchen@foxmail.com。图片来源:Parker School官网。责任编辑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